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关系调查
本文关键词: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抑郁关系调查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整群分层抽取了1-4年级大学生341名,使用状态焦虑问卷(简称STAI)、抑郁自评量表(简称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简称SCSQ)对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抑郁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焦虑有显著差异。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应对方式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有显著相关,指导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会有助于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减少,促进其心理健康。
【作者单位】: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网络成瘾与大学生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2009sk541)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对外部的压力和变化心理承受能力弱,这些因素常会使他们陷入抑郁和焦虑的境地(世界卫生组织,1995)。削弱了的家庭结构、迅速的城市化、教育和工作的激烈竞争、新技术引起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屈坚定,余星池,高伟娜,Therese Hesketh;城乡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症状调查[J];青年研究;2003年01期
3 郑红;;大学生压力应对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6年04期
4 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5 邓丽芳,郑日昌;大学生的情绪向性、表达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2期
6 李育辉,张建新;中学生人格特质、主观应激与应对风格之间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年01期
7 李茹,张志群,王育强;军校医学生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8 赵铭锡,张秋月;中师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9 范兴华 ,方晓义;湖南某大学学生的抑郁情绪与其友伴关系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7期
10 丁锦红, 崔巍, 王贺胜;大学生焦虑情况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兰清,苗春辉,刘贤臣,李传奇,周桂英,初兰珍;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2期
2 张海芹;师范院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袁枫;;青年人压力管理之探析[J];北方经济;2006年18期
4 孙璞;殷恒婵;林小群;;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夏凌翔,万黎;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7 胡平正;;“后毕业综合症”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张恩泰;韩丕国;谢忠明;;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康静梅;于冬;暴占光;;心理问题的形成机理及社会文化在其中的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姜巍,冯正直,年春志,邢安辉,马宏伟,夏本立;陆军新兵元情绪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董作华;魏惠香;董薇;;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建伟;王淑娟;;中国大学生人际关系完美主义量表的初步编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纪梅;七情学说的历史与心理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杨彦平;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9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会芹;中国湖南省城乡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预测模型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琼;科技人员工作应激及其对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4年
2 钟霞;应激多因素作用系统理论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康育文;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志华;团体心理辅导对医科大学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宋淑娟;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及其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卫华;反省与心理健康之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陈陵;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党彩萍;高考前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人格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钰琳;南方战区特殊环境下战士心理健康教育诊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10 朱炜良;警察职业应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卫,刘玉新,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杨俊茹,张磊,陈雁飞,史晓敏;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王富荣,龚惠香;不同类别大学生心理压力比较与对策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10期
4 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李金钊,徐媛;父母养育方式与中学生的特质应对方式及特质焦虑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1期
6 齐平,吴金昌;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11期
7 井世洁;初中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8 付翠;焦虑产生的社会心理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9 陈淑菊;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1期
10 王雪莲,王绪朗;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概观[J];青年探索;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萍,滕春燕,朱征宇;大学生考研前焦虑与应对方式及人格的相关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5年04期
2 滕春燕;刘萍;;考研学生考前焦虑与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02期
3 刘萌;廖淑梅;刘明婷;;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10期
4 邹宗峰;邹宇华;张瑛;胡国华;张东枚;;某医学院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3期
5 代景华,阎克乐,王海民;高中生考试焦虑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5期
6 王小玲;朱霞;孙云峰;杨业兵;;军校男大学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2期
7 黄喜珊,王才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教师效能感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2期
8 张喜艳;蔡太生;;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医学信息;2009年05期
9 任杰;吴宇驹;;口语焦虑源问卷试用报告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4期
10 张爱萍;;突发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状况研究——以新疆“7.5”事件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欣;;工作应激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陈红;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刁利华;李玉玲;尹秋;郭勇;;SARS病人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调查及心理干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赵坚;邹玉红;;高职大专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戴天刚;;焦虑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韩国玲;马弘;邬晓艳;梁光明;谢永标;林红;马林山;赵顺程;;玉树地震后5个月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侯淑晶;李春光;解亚宁;张小远;肖蓉;;军队医科大学学员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初步分析[A];2004医学心理、军事心理、康复心理、医学心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许慎;;初中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申艳娥;;正、负性压力情境下教师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李明;刘文;胡日勒;;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相关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方;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N];中国妇女报;2006年
2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董毅然;腐败导致中学生心理阴影[N];北京科技报;2005年
3 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医学心理研究中心 李欢欢 程灶火;焦虑亦成疾[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刘慧;去哭吧流泪千万别上瘾[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王刚;当健康成了一种“癖”[N];长春日报;2005年
6 记者 任珊珊 通讯员 林勇强、于瑞丽;缓解压力:发泄?忍气?[N];广州日报;2004年
7 志振文;用正常的心态面对非典[N];中国石油报;2003年
8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9 江苏盐城师范学校 吴美照;考试焦虑与心理调节[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金亮;对救灾者有必要实施心理危机干预[N];中国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海燕;工读生与普通生父母依恋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的对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5 奚s,
本文编号:1206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0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