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学生怨恨滋生与道德人格扭曲

发布时间:2017-11-20 12:16

  本文关键词:学生怨恨滋生与道德人格扭曲


  更多相关文章: 怨恨 价值颠覆 道德人格扭曲 自我修养


【摘要】:学生怨恨是其体验到伤害或挫折后所生发的一种不满或敌意情绪。这种情绪因自身的软弱无力而被迫压抑或隐忍于内无以宣泄。怨恨情绪一旦滋生就有可能导致学生的道德人格走向扭曲。其表现是内心向往和追求善的、好的和高贵的价值,但由于自己未能获取或欲求到这种价值,他反而会对它们加以贬低、诋毁或歪曲,虚伪地欣赏其内心所鄙视的恶的、坏的和低贱的价值。由此,他在价值上的内在想法与外在表现就会呈现出分裂的状态。道德人格的扭曲对学生的德性发展产生着消极的意义。应该要通过杜绝怨恨滋生来防范道德人格的扭曲。而引导学生自我修养则是克服怨恨滋生的根本之途。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经费资助“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研究”(DYS060602)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怨恨是一种负性情感。学生一旦滋生了怨恨,就会不可避免地给自己的身心发展带来危害。而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这不仅仅会衍生出不道德或反道德的心理和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导致道德人格上的扭曲。那么,学生怨恨的滋生何以会使自身道德人格走向扭曲呢?本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登峰;戴着镣铐舞蹈——《许三观卖血记》寓言性之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史敏;卡夫卡小说的思想与艺术特色散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邹吉忠;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6 薛军;良法何在?——论法治的价值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7 郑崧;教育世俗化与民族国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8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9 刘云杉;;“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10 李萍,赵明亮;从现实人格失范维度看信任危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D];苏州大学;2001年

4 张爱武;宗白华生命美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祖德;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启蒙叙事和现代性话语[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佘俊臣;论惩罚性法律责任的合理性[D];苏州大学;2002年

7 张宏辉;道与逻各斯:文化异质及其现代性与诗性阐释[D];四川大学;2002年

8 王颖华;回、维吾尔、哈萨克族大学生现代性特性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于柏华;构建中国的法治本土化根基[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花宏艳;吕碧城思想及其词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丽嫦;;化解嫉妒的心结[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6年04期

2 史玉军;;如何看待“发泄墙”[J];大众心理学;2004年07期

3 蒋文委;;学生来“告”老师的“状”[J];大众心理学;2004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德林;学生怨恨及其教育干预[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07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07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7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