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本文关键词: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更多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 重新认识 自主学习 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学生 整合论 课程与教学 学习者
【摘要】:正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总体而言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在中小学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大面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作者单位】: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总体而言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在中小学还处在尝试、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可以大面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华;赵玉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J];商洛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王志定;;IT环境下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2期
3 周雷;杨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实施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4 吴群志;;当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年06期
6 梁柏明;吴书敏;甘子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14期
7 贾温性;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导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03期
8 刘佑;高等教育大众化视域中的电大教育“试点”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刘虹,杨赞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促进信息化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7期
10 余恩琳;;信息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瑜;周伟红;朱广涛;王宝珍;;普通化学教育功能的全方位释放[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俞树煜;西部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播受阻问题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海华;高中物理探究型网络课件的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3 白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刘志菡;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乔凤杰;档案袋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余恩琳;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7 王祝军;关于中国初中双语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红;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方式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秀明;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晓军;化学探究性学习软件的理论研究与初步实现[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儒德,陈琦;计算机整合于教育: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J];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3 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代来;;借媒体之功 享学习之乐——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整合[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7期
2 吕卫彬;李海清;谢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3期
3 鲍海军;;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再认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4期
4 张观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5 张凤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J];学周刊;2011年30期
6 孙丽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1年Z3期
7 王映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感悟[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8期
8 赵有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0期
9 喻良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步探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10 黄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评价因素分析与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2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3 白永敬;;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4 郑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探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黄一相;邵跃生;陈国荣;;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陆凤瑾;;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赵国栋;李龙;;《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8 王珠珠;刘雍潜;李龙;赵国栋;缪蓉;黄荣怀;曾海军;江新;冯秀琪;潘克明;赵保和;胡浦清;;《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专题研究报告[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梁建国;;“运用资源库建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严兴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误区[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彭晓;无限网络,无限教育[N];光明日报;2006年
2 江苏省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金陵;发掘课程内涵 优化课堂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山东省曲阜市教育信息中心 颜承建;“整合”重在信息素养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梁杰;别让信息技术设备成“摆设”[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廊坊六小 刘永军;信息技术之教学浅谈[N];廊坊日报;2008年
6 钟伟;推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李蒙生;教学资源库建设 势在必行[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8 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陈红波;信息技术教学因高考而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9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刘雍潜;解决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10 王爱胜;追寻曾经的足迹 向着未来进发[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跃良;支持高级认知发展的VLEs设计理论与实践[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詹青龙;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宇明;基于课程整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魏方华;山东省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董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丽;银川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学习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吴长永;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姜灵芝;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菊;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小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中学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个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7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07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