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兼评《“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本文关键词: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兼评《“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更多相关文章: 钟王之争 新课程理念 凯洛夫教育学 课程改革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学术之争以"钟王之争"为代表,钟王的学术之争经历了关于知识观、课程改革方向和课程理论基础的三次交锋,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凯洛夫教育学思想?通过对两者的境遇、实践品格、理论品格和意义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自身的课程理论,应立足本国的社会现实,发挥课程共同体的效力。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新课程改革以来,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就课程改革的学术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有人将之称为中国教育界的南北之争。由于双方均为教育学术领军人物,他们观点的迥异足以带动两大学术流派的课程教学论研究。事实上,,目前发生在中国课程与教学论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2 王本陆;;论中国国情与课程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周谷平,徐立清;凯洛夫《教育学》传入始末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旭辉;张振华;;论我国学校体育新课改的超越与缺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肖萍;;试析凯洛夫《教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3 张瑾;;拿破仑时期新古典主义艺术创作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11年02期
4 李涛;关于建国以来中苏教育交流史研究状况的综合评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谭宏姣;汉语植物命名取象选择规律新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谢昌逵;;人类诞生时期的青春奥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黄华;;我国知识教学面临的三大挑战与理论回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李海芬;论建国以来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建设历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王婷;;斯腾豪斯过程模式研究[J];才智;2009年10期
10 汪晓萍;;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作用机制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黄涓;师范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宇辉;中职旅游类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美术;生计转型视角下的蓝靛瑶传统纺织文化变迁[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小平;人类学视野下生态移民的文化变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韩振海;农村初中学校课程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侯艳华;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课堂对话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领悟课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焕R
本文编号:1210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105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