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新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本文关键词: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新教师专业发展探索
【摘要】: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是从新教师开始的,在此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入职初期的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作为一种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51
【正文快照】: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定义也有很多,使用的术语就包括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职业成长、教师的生涯发展等。总结这些观点,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定义的:1.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角度,既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的提升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曹长德;研究型教师刍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汪虹;论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及其培养途径[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1期
7 方新普;杨叶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8 武晓艳;入职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12期
9 刘宇;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10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卢法斌;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宏伟;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建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我见[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王燕;课程价值取向之“应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丽春;中学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调查和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翔;陈显莉;刘衍玲;;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2 缪玉选;;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J];经济师;2011年08期
3 王燕;;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J];品牌(理论月刊);2011年04期
4 陈春梅;;信息技术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谢慧;;唯宽容人,唯厚载物——论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6 杨晓娥;;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7期
7 薛成玉;;专业发展师德先行[J];成才之路;2011年22期
8 胡小异;杨逢春;;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9 叶燕红;毛杨林;;树面镜子照亮自己——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年07期
10 陈公泉;;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挑战与策略[J];甘肃科技;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东;;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民办学校教师的可持续性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连榕;王惠卿;陈晶晶;郑婷芳;;教师职业高原的量表编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4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CTF050102——254调整后的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5 刘光余;;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吴浩明;;校长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研究[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7 胡鹤毅;;试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引内发”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8 赵培斌;;校本培训是促进年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光强;;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10 赵金梅;;促进幼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四条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颖;三届“冠军”校领导的专业发展之路[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凌龙华;让我们走向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4年
3 孟纯初;抓好“新老”结对引领专业发展[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华东师大教育信息技术系 胡小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5 记者 计琳 沈祖芸;教师行业亟待建立专业发展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顺河初级中学 张泽流 沈伯伦;浅谈教师如何在反思专业发展中成长[N];今日信息报;2005年
7 苏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 顾苏云;最人本的关怀关怀教师专业发展[N];苏州日报;2005年
8 特级教师、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主审 袁浩;学习之道,成长之道,人生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褚宏启;学习方式与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李海棠;教师的成长同样需要关心[N];文汇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大鸣;处境变迁与文化回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涛;教师专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严玉萍;中美教师评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岳亚平;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策略的形成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玉敏;校长的技术领导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子秋;以校本课程领导促进学校改进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经柏龙;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杨静;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专业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伟;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志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同伴互助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刘静焱;“自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廖媛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园园;教师博客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海云;新课改背景下“两极教师双发展模式”探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侯淑萍;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在职教育问题的归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14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147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