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理论的经验验证:方法与结论
本文关键词:筛选理论的经验验证:方法与结论
【摘要】:筛选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上,个人的教育水平具有发送信号以反映其生产能力的功能。本文从"羊皮效应"、筛选组和非筛选组、工具变量法、双胞胎样本以及雇主学习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现有研究对筛选理论进行经验验证的方法和结果。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G40-054
【正文快照】: 一、引言筛选理论(sereening theo斗)发韧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其基本思想体现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彭斯(M.Spence)1973年提出的信号发送模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主不能准确地判断求职者或新员工的生产能力。因此,劳动者的受教育状况能够作为一种反映其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锋亮,丁小浩;学用结合状况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2 李锋亮;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筛选假设的验证[J];经济科学;2004年02期
3 唐可月;张凤林;;教育信号发送作用的经验验证研究综述[J];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升;社区学院发展路径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卫东,刘志业;中美研究型大学学生规模、层次结构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占盛丽;;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角色的探析:基于实证研究文献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王蓉,岳昌君,李文利;努力构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5 吴志攀;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6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7 李锋亮,丁小浩;学用结合状况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8 丁小浩;;北大教育经济研究:30年的起承转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9 郭建如;阎凤桥;;北大教育管理研究:学科制度化的回顾与反思[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10 王媛媛;关于公立高校独立学院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国外高校管理机构设置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启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萍萍;;独立学院大学生受教育权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孙涛;沈红;;关于我国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理性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孟瑜;;论教师教育的市场化[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毕鹤霞;;研究生资助的理论及政策建议[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锋亮;;教育的信息功能与生产功能:一个筛选理论实证检验方法的文献综述[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占盛丽;孔繁盛;;信息与中国大陆高中生的留学海外高等教育选择[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胡咏梅;高玲;;高等教育中的政府调控和市场竞争[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许宗余;不同举办形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余远方;教育多元供给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杨志刚;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差距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曹洪军;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罗欢;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政府与市场双重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臻;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公平性对高等教育效率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周礼;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牟运清;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兰州大学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昆;迈克尔·斯彭斯及其信号经济理论——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二[J];经济学动态;200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川;;浅论经济学理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年08期
2 刘泽云;;筛选理论的经验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07期
3 李锋亮;;教育的信息功能与生产功能:一个筛选理论实证检验方法的文献综述[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年02期
4 王丽;;“考研热”的经济学解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吴慈生;苏多清;杨艳;;筛选理论研究述评及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4期
6 朱晓黎;;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浅析新形势下硕士研究生的择业观[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7 赵立;;用西方教育经济理论浅析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年01期
8 杨克瑞;;教育与经济发展:雾里看花何处是尽头[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金子元久 ,陈晖;教育经济学发展概要[J];比较教育研究;1989年05期
10 宋光辉;关于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简要述评[J];人口与经济;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锋亮;;教育的信息功能与生产功能:一个筛选理论实证检验方法的文献综述[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刘艳;陈贵林;;干旱诱导甘草黄酮类物质积累中茉莉酸信号功能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吴克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教育与辞职: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志民;;信号标识还是网络传递?——教育价值认知相关理论解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胡蓉;;教育筛选与就业[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一)[C];2004年
6 纪春梅;;教育筛选与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林晨苹;;论IT企业异质性人力资本的价值实现及其激励模式[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8 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9 陈文军;何小杨;;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诚;;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缺陷及其完善[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简评《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2 王通讯;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N];中国人事报;2001年
3 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 苏津津;人力资本与企业[N];天津日报;2007年
4 欣欣;人力资本: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N];中国矿业报;2006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义平;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N];人民日报;2006年
6 梁怡;教育经济学在西方世界的变迁[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李仁君;由穷变富的学问[N];海南日报;2005年
8 马伯钧;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资本[N];湖南日报;2003年
9 王忠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最佳实践者(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10 王忠明;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的最佳实践者[N];经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苹;人力资本权变激励策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向显湖;人力资本财务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邬烈岚;企业人力资本价格形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孙春玲;人力资本导向的造价工程师执业风险约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方阳春;高新企业薪酬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史晓白;学习型组织与人力资本开发[D];苏州大学;2006年
7 杨增雄;企业家人力资本股权化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曹学;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常晔;中国农村不同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赵红梅;人力资本演变的关联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多清;公司雇佣检验与教育信号的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胡湘豫;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与流动的原因及影响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3 于骥;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激励制度安排[D];四川大学;2004年
4 牟佳妮;基于人力资本的公务员激励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姚志辉;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薪酬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陈玉明;影响中国人力资本提升的制度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7 卢阳;特殊人口群体人力资本再配置: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李清涛;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定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李妍;基于企业组织绩效提升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于龙;人力资本定价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5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152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