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性契约和股性契约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8-01-13 19:41

  本文关键词: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性契约和股性契约的融合 出处:《改革与战略》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信贷 资产证券化 债性合约 股性合约


【摘要】: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债性合约与股性合约的分工与融合。银行利用其信息优势与贷款者形成债性合约,促成了学生融资的实现。然而,强风险特征与长周期特征与银行的"三性原则"相悖。资产证券化是解决相悖缺陷的有效方法,一方面证券化使得债性合约的持有主体发生转换,长周期问题得以解决;另一方面证券化的小额特征与合格投资人要求,使得风险得以一定程度的分散和适度的规避。但是,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风险转移的特征,如果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证券化制度可能会纵容银行发生道德风险。
[Abstract]:The essence of securitization of educational credit assets is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fusion between debt contracts and share contracts. Banks make use of their information advantages to form debt contracts with lenders,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 finan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risk and long period are contrary to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banks. Asset securit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n the one hand, securitization makes the holders of debt contracts change. Long period problem can be solv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small characteristics of securitiz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qualified investors, make the risk to a certain extent dispersion and moderate evasion. However, the securitization of educational credit asset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isk transfer. In the absence of effective restraint mechanism, securitization may connive the moral hazard of bank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分类号】:G40-054;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资产证券化理论提出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产生的直接动因是美国储贷协会危机。由于储贷协会存在严重的存短借长的现象,当利率上升时,储贷协会发生了严重的支付危机,美国政府为了应付危机,成立了重组信托公司,并通过证券化的方式成功出售了大量的资产,解决了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叶庆国;助学贷款证券化研究[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2 窦尔翔;刘丽颖;;债权类教育金融制度效率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年03期

3 赵福禄;;商业银行助学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流程设计[J];甘肃科技;2008年05期

4 骆志芳,韩昭敏;解决助学贷款供需失衡的新途径: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J];中国审计;2003年Z1期

5 赵福禄;;助学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06期

6 文宗川;长青;万巧玲;;助学贷款证券化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生产力研究;2007年12期

7 程荃;;国家助学贷款的证券化模式及其法律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朱哲;;对我国助学贷款证券化的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军;;完善制度是我国助学贷款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的刚性制度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蔡江海;利用信用违约期权管理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风险[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3 倪信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路径[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窦尔翔;郑猛;常恕恺;;风险背景下教育金融投融资决策机制的模拟实证[J];改革与战略;2009年04期

5 窦尔翔;柴楠;陈茜;王夷;;人才培养效率提升的机理——基于分成制教育金融机制的分工与整合效应[J];改革与战略;2009年10期

6 吴发灿;邹媛;;国家助学贷款的国内研究回顾[J];消费导刊;2008年17期

7 郑国军;;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变迁与实践路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郑国军;庞艳茹;;助学贷款制度国际比较及经验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9 杨亮;;创新型国家助学贷款机制发展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李支东;吴莉云;;学生贷款证券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灿平;学生贷款:运行机制及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刘幼昕;学生资助制度的责任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魏新;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制度运行及设计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5 钱振伟;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宋振;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创新及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绍峰;完善山东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管理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程晓娜;助学贷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孔海波;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李晓华;助学贷款证券化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牛小甜;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庄丽君;中美大学生资助政策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选华;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证券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杨婷婷;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徐团团;国家助学贷款新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邢应康;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玛莉;美国助学贷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2 杨大楷,俞艳;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状况及风险防范研究[J];金融论坛;2005年07期

3 朱怀念,唐棣;试论我国推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J];法学评论;2002年05期

4 窦尔翔;赵宏;吴昊天;赵利;;基于教育需求方的教育金融制度研究——一个初步框架[J];改革与战略;2008年03期

5 王光友;论我国SPV的设立模式[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12期

6 李健男;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分析及立法选择[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7 肖顺武;赵吟;;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及对策刍议[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邓有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经济论坛;2003年23期

9 耿明斋,郑一帆;有关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02年07期

10 何焰;关于贷款证券化的法律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贲奔;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条件与问题[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聂华林,刘元蕊;资产证券化: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有效途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胡小伟,顾晓敏;资产证券化收益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孙晔;对中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傅斌;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王引;对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初步研究[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黄锡生;资产证券化基本法律问题之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李鑫胤,万君康,刘波;资产证券化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杨瑞建;浅析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方式及其意义[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詹小靓,孙晔;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思路[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建军;关凌;;保险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资产证券化视角[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贺乐睿;;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与发展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英;叶小渝;李殿明;徐兵;;城市污水处理行业中资产证券化的思考[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桂银香;;美国次级债券产品形成机理及风险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数字电视产业与三网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于平;郑羌;;资产证券化与广电行业增值策略[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陆秀芬;;浅析证券化资产的终止确认标准[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庄洪艳;;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10 李薇辉;;危机下对物质利益理论的重新认识[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如何看待资产证券化[N];上海证券报;2005年

2 江晖 李季先 作者单位:北京市赛德天勤律师事务所;资产证券化立法要大步跟上[N];证券时报;2005年

3 记者 李丹丹 周鹏峰;资本压力下再提资产证券化 重启之路长且远?[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记者 陈劲;“资产证券化”商机诱券商[N];中国证券报;2005年

5 秦宏;德式资产证券化想说“中国话”[N];上海证券报;2005年

6 曹翊君;资产证券化 券商分羹难[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冯飞 文新;资产证券化在探索中前行[N];证券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李琼;APEC助我资产证券化[N];中国财经报;2003年

9 记者 魏好勇;山东推进国企资产证券化[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10 百瑞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供稿;资产证券化业务一般原理和参与机构[N];经济视点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峰;资产证券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黄育华;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冯文力;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4 吴海峰;资产证券化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洪艳蓉;资产证券化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王明国;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7 周乐伟;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8 苗纪江;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9 缪心毫;跨境资产证券化中的私人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王安乐;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科桦;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马乐;论资产证券化[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3 刘云平;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刘娟娟;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远志;次贷危机下反思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制度[D];吉林大学;2010年

6 段炜;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7 刘灿辉;资产证券化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8 卢伟;商品林资产证券化探讨[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王瑛;资产证券化的有关会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10 徐宽宝;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02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202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3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