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出处:《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亲社会倾向量表、友谊质量问卷和同伴排名问卷,对318名中学生进行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友谊质量、同伴接纳存在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发现,同伴接纳、帮助与指导、冲突解决策略、肯定与关心对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 - social behavior and peer - to - peer relationship among 318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pro - social trend scale , 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 and peer - ranking questionnair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 social behavior and friendship quality and peer acceptance .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found that peer acceptance , help and guidance , conflict resolution strategy , affirmation and concern had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the pro - social behavior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引言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的,自愿使他人、群体或社会获益的行为。包括助人、合作、分享、谦让、安慰、捐赠、自我牺牲等积极行为。对个体而言,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整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寇_g,马艳,谭晨;大学生亲社会倾向、亲社会推理以及它们的相关模式[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爱民;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侯爱民;国内儿童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王金霞;王吉春;;中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4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杜淑娟;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J];集宁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6 冯夏婷 ,邹晓枫;澳门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02年10期
7 俞国良,王燕;日常生活压力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8 沈蕙;回族家庭的教养方式及其启示[J];教育评论;2003年06期
9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10 白丽英,叶一舵;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权;系统家庭治疗技术在团体辅导儿童同伴关系中的实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万晶晶;初中生友谊发展及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翔;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的因素分析及其干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丽萍;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与其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苗雪红;回族幼儿同伴交往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侯爱民;关于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相关教育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敏;儿童欺负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个性特征和人际关系因素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丽;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袁书华;学习困难儿童的社会目标、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茜;4~5岁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及其与家庭因素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群;欧阳文珍;;中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刘志军;中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水平、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3 韦慧;;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拒斥的关系[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4 田雨;;同伴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9期
5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6 陶慧珍;;少年儿童“亲社会行为”逐渐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校长阅刊;2006年01期
7 王美芳,庞维国;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J];心理学动态;1997年04期
8 李玉苹;;青少年为何丧失“亲社会行为”[J];心理世界;2002年10期
9 廖策权;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培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洪菊;;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的研究综述[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晓东;;地震救灾中的表演性亲社会行为对心理层面的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贾秀珍;陈会昌;;11岁儿童在实验室情境下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社会行为能力之间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田媛;周宗奎;;童年中期儿童同伴关系与同伴乐观性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陈上(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海神号》:人在灾难中会暴露本性[N];北京科技报;2006年
3 郭夏生 陆丰市东海龙潭中学;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汕尾日报;2011年
4 欧阳炜;寻个梦感受心情其实一切都很朦胧[N];深圳特区报;2006年
5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高文斌;子不教,父何“过”?[N];健康报;2011年
6 陈劲邋梁英;公众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N];学习时报;2007年
7 ;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N];中国妇女报;2002年
8 陈会昌;胆子大小是天生的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李莉(作者单位:廊坊市一幼);幼儿园要重视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N];廊坊日报;2006年
10 胥晓琦;亲子“依恋”宝宝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凤杰;青少年早中期的个人目标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冬梅;童年中后期同伴交往的发展与心理适应:3年追踪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荣;儿童社会关系概念化的特点及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李晓燕;汉语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和交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中小学生亲社会行为与同伴关系、人际信任、社会期望及自尊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龚玲;未成年人犯罪与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以及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牛竹青;高职新生同伴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史海松;小学生自我概念与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娟;同伴关系不利、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同伴信念和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伟伟;大班被拒绝幼儿的箱庭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覃玉宇;童年中期儿童的攻击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沐炜;系统家庭治疗技术改善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阎丽娜;6-8岁儿童二级错误信念发展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5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2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