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出处:《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建设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或网络的必要性,学术界先后出现"缺位、补位论"、"潜在危机论"和"家庭职能转移论"等八种阐释。针对其主导者应由谁承担的问题,存在"由基层学区、学校和共青团牵头"、"由党委、政府出面建设"和"村委会建立"等八种不同意见。今后还须对教育监护体系或网络的动力、组织方式、工作内容和手段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and care system or network, the academic circles has appeared in the absence, supplement theory "," potential crisis theory "and" family function transfer theory "eight kinds of interpretation. The leader who should bear the" base layer, by the school district, the school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 led by the part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committee established" eight different opinions. In the future, also on the education and care system or network power, organization mode, in-depth study on the issue of work content and mean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
【基金】:中南大学2006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校外监护体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社会结构和体制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统计,有两个口径:一是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子女;二是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子女。按前一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陈子雷;乔卫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5年12期
4 许旭;;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段宝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袁江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J];决策探索;2006年06期
7 陶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出现的新问题及其对策——对“两免一补”政策效应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8 吴霓;;关注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9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10 张春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关怀[J];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娟;;关于留守儿童的问题与思考——来自南陵县的调查报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汪加干;;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9期
3 邓晰隆;陈娟;;农村劳动力低市场化流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4 秦秀清;曾菁;;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5 丁厚春;姜丽;;“打工经济”效应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6 陈婷;;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与建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7 孙仲文;;在和谐社会视域下探讨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8 杨静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徐群;;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1期
10 束钰;;农村留守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3 陈日升;;福建亭江的“小美国人”:一个跨国寄养的新移民子女群体[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史梦薇;;贵州留守儿童问题及其对构建和谐农村的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强;;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曹娟;;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基本生存状况调查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以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乡A村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玉连;;贵州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形态与发展困境[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邓晰隆;;农村劳动力低市场化流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肖亚洲;湖南某县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岳雪莲;仫佬族流动人口与流出地社会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田宝宏;学龄人口变动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丽博;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现状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于海强;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士博;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学生教育支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伟;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学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桂林;山东菏泽“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龚风华;南通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体育锻炼干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陶菁;汪晓莺;罗进;;浅析农民工子女就学需求及实施路径[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刘志春;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刁孝堂;向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J];红旗文稿;2005年23期
6 叶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7 彭大鹏,赵俊清;农村“留守子女”问题之社会和政策因素分析[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1期
8 李晓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浅析[J];教育与经济;2005年01期
9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J];教育科学;2002年04期
10 江海英;于俊杰;;“隔代监护”的“监护”转移——从学校与国家政府职责角度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2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梅花;;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的几点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9期
2 王秋香;;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7年06期
3 王晓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王秋香;;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非政府组织救助[J];社会科学家;2008年03期
5 王秋香;;非政府组织与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雪;;心灵的呼唤:留守儿童长期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8期
7 郭立彬;董彦格;;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众商务;2009年14期
8 陈安杰;齐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挫折现状调查[J];学理论;2009年10期
9 咸大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10期
10 张凡凡;;关注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基于涟水县河网中学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清安;汪顶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张应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变化及几点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殷海俊;郑建明;;舰船导弹火控系统远程检测及故障诊断[A];舰船电子装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四届年会暨信息装备保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黎琳;;Web内容挖掘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平波;;对旅游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的探讨[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6 管晓静;;论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丁伯平;黄帧桧;杨解人;宋建国;;网络在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8 马文欢;;概述斯达模式中的信息化管理[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9 张一鸣;;基于网页信息的印象形成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芹;;对当前移动资费体系的思考[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新民;网络(图)广义直径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2 杨s,
本文编号:1430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3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