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道德教育的公私观

发布时间:2018-02-02 23:31

  本文关键词: 公私观 道德 学校道德教育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历来注重公与私的区别,崇"公"而抑"私"。无论哪个年代,都提倡"大公无私"、"立公灭私"。然而,这种否定私心的道德教育容易使学生从小就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原罪感。当行动和信念存在巨大落差时,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和失落,从而形成一种缺乏自信的心理。因此,道德教育要正确认识公、私之间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公、私价值观,学校的道德教育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私德",从而培养良好的"公德"。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has always paid attention to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worshipping "public" and suppressing "private". This kind of moral education of negation of selfishness makes students easily fall into a sense of original sin that cannot be extricated from childhood. When there is a huge difference in action and belief, students will feel lost and lost. Therefore, moral education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and set up correct values of public and privat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chool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guiding students to shape healthy "privat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good "public moralit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历来注重公与私的区别,崇“公”而抑“私”。无论哪个年代,都提倡“大公无私”、“立公灭私”,把“私”作为人类的天敌而“斗私”、“灭私”。“私”成了万恶之源。中国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从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得知:做人不能“自私”。这种否定私心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黄英;;从自由到平等的正义理论——读罗尔斯的《正义论》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吴从环;;改革后的中国国家社会关系[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胡明督;;密尔政治思想浅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邓李峗;;密尔个人自由观探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王妍;;生态思维方式的当代建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朱庆育;权利的非伦理化:客观权利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命运[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杜永明;;以人为本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4 王岩;;市场·政府·自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自由的实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蒋冬青;;权力结构重构:政府机构整合的必要路径——以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建立为例[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刚;;密尔的政治哲学[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杨春花;论信仰对于社会秩序的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唐海龙;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超;中国法治进程中罪犯知识产权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9 赵天富;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黄珏子;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道德宽容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困境、误区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2年04期

2 张桂生;;简析学校道德教育的知行统一[J];教学与管理;2009年21期

3 孙兆武;苗振玉;;用真情演绎人生——道德教育之我见[J];教师;2010年18期

4 魏生奎;;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科研;2005年01期

5 陈艳;;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的方法及若干启示[J];小学青年教师(语文版);2002年04期

6 戚万学;;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困惑与文化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7期

7 戚万学;;道德教育可否作为专门的课程开设?[J];教育评论;1993年05期

8 陆幼雅;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基本特点比较研究[J];教书育人;2003年14期

9 丁庆如;浅析学校道德教育合理性基础[J];教书育人;2003年18期

10 李戬;葛琛;郑富兴;;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德育——“第四次中国道德教育高层论坛”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建;;市场经济与学校道德教育[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霍力攻;;政治经济为地的“公私观”之辨[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卫文;;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胡兰;;引导学生正视错误做一个睿智者[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李长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天地——阅读方法指导例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6 徐卫文;;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7 顾卫忠;;往心灵深处走——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自改习作[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黄俊;;在正确的价值轨道上实施个性化阅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杨小荣;;引导学生写出有新意的文章[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年华;姜淑琴;;浅谈中学生早恋初期的引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教授 王建新;中国人的公私观[N];南方日报;2010年

2 ;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N];甘肃日报;2003年

3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李太平 杨鲜兰;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5 郑航;“虚”在哪里,“实”在何处?[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王震亚;让学生灵秀起来[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见习记者 梁一冰;城区中小学校多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安全上网[N];孝感日报;2005年

8 刘小霞;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N];音乐周报;2005年

9 赫苏;学生问卷:应多找教师优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记者 江卉;武汉中小学教育推出三大改革[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运保;我国初中物理学生辅助用书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尹筱莉;化学专家—新手教师课堂教学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yN;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常春艳;数学反思性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韩龙淑;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钰靖;占里生育自觉的教育传承及其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10年

2 舒敏;当前青少年反文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文娟;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靳江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一种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小云;当下学校道德教育中公共精神的缺失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娜;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殖民”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应对[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芳;论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实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树华;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指导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福琼;论惩罚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5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85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