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育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起及发展路向

发布时间:2018-02-03 22:35

  本文关键词: 教育改革 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发展路向 出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旨在透过教育改革的表面事实,揭示与解释其深层的或背后的各种社会力量及其相互关系,为教育改革的判断与决策提供社会学依据。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且主要是进入本世纪后,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2006年以来,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出现较大增长。作为建立一个新的教育社会学分支领域的努力,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需要有合理的发展路向:在研究视角上,应聚焦于"人群差异",关注利益群体与教育改革的关联;在研究对象上,应对作为整个教育改革之组成部分的各种"分类教育改革"进行系列化社会学考察;在研究方式上,应首先加强实证分析,并以实证分析为根基进行理论探究。
[Abstract]:The sociological study of educational reform aims to reveal and explain the deep and underlying social forc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superficial facts of educational reform. After the middle of -10s, and mainly after entering this century, the sociological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reform began to rise in our country. Since 2006, the sociological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reform has increased greatly as an effort to establish a new branch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The sociological research of educational reform needs to have a reasonabl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we should focus on the "crowd differenc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est groups and the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research object, we should make a series of soc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lassified education reform", which is a part of the whole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way of research, we should first strengthe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for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一、教育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展的30年历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持续改革的过程。撇开地区层面、学校层面的各种教育改革不谈,即便在“国家层面”或“全国范围”的意义上,“改革”也已成了中国教育迄今30年中不断出现的一个主题词,许多教育领域都曾进行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维娜;;中国教育改革的知识社会学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王海英;;从“城市偏向”走向“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法》改革历程的社会学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3 杨跃;;教师教育改革阻抗的社会学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4 胡俊生;;高等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社会学反思[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江月孙;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浅议[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邹有华;试论当前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7 周小虎;王玲;;论教育政策制定的利益指向——利益集团理论的分析视角[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8 吴康宁;;制约中国教育改革的特殊场域[J];教育研究;2008年12期

9 刘燕;;从体育社会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2006年01期

10 庄西真;;利益分化时代的教育改革——一个拟议中的教育社会学论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慧莲;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从社会学研究视角出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葛春;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社会学分析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蕾;社会学视角下高考制度改革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维娜;;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地方生存与生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乔梁;;当前我国学校体育间接社会问题的成因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黄玉发;;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及阻力对策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付金凤;;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反思[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朱永坤;;教育决策价值标准: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兼论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成因及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郭宪国;吴滇;;关于大理学院解放思想的诸多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牛利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教师角色及其导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李晓静;马翠娥;蒋自检;;普通高校体育改革的研究动向和发展思路[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4期

10 王建华;;论权力转移与教育转型[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芳;;构建实现教育公平的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制度[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沉香;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亮奎;文化变迁中的课程与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海龙;我国高考招生录取模式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侯素芳;个体权利视域中的教育现代性的正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艾兴;建构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玲;博弈视野下的课程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黎;学校教学改革的案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曹新;教师课堂话语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影响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志伟;河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丽丽;河北曲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状况考察[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明;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项目化管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杨志勇;小学教师日常生活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仝小霞;乡村新教师生存困境及出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晓娜;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超;新课改视野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永红;当代美国另类评量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2 曾仲;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制度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3 黄光扬;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主要模式及可用性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4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5 马健生;论教育改革方案的可接受性与可行性:公共选择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6 张新中;知识经济对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2年10期

7 王晓琳,沈通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王淑霞;唐爱华;;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刘淑杰;对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方法的哲学思考——标准化考试与档案袋评定的整合[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1期

10 孟天运,尉建文;山东地区农村社会分层的个案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仝太景;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教育的互动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刘海燕;社会分层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乔菲;我国社会分层对教育过程公平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康宁;;地位与利益:教师教育改革的两大制约因素[J];当代教师教育;2009年03期

2 吴康宁;;中国教育改革为什么会这么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高水红;;成为“教育知识”:何以可能?——教育社会学视野下的教育知识变革[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4 朱志勇;;北京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5 朱志勇;钱民辉;;北京大学举办“首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J];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吴康宁;;赞同? 反对? 中立?——再论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7 郑春生;探讨社会变迁的教育公平 展望“后现代”的教育社会学——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陆益龙;战后美国社会学的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9 胡莉芳;我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比较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10 ;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召开[J];教育评论;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淑云;;宋代教育改革简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胡国柳;张长海;吴顺祥;;基于职业成长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设想[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高阜;邵世雷;;高等教育质量观探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5 周小李;;艾波茨霍姆学校与费尔霍普学校之比较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6 陈传锋;许净露;金一波;;恢复高考30余年来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历史回顾与思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关于深化农村(成人)教育改革,推进北京市农业现代的调研报告[A];北京市农民教育研究报告[C];2001年

8 高金力;;谈幼儿园园长在教育改革中的应有心态和作用[A];管理与服务——北京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论文集[C];2003年

9 周伟业;;教师网络素养与教育改革调查报告——以艺术教师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徐心希;;试论林希元对明代封建教育的批判[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教育改革不是打倒一个另立一个[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宋全政;没有回头路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天富;科学发展种好教育改革“试验田”[N];重庆日报;2009年

4 张晓晶;期待新一轮教改带来新希望[N];闽西日报;2009年

5 王继红 记者 海涛;五华区教育改革再推新举措[N];昆明日报;2009年

6 自治区教育厅;教育改革与发展业绩喜人[N];新疆日报(汉);2009年

7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陈安丽;一项具有创意的教育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唐国忠 杜良;春风又度“五一中”[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罗燕;教育改革,,教师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丰捷;2009教育改革与民愿同行[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蒋京川;斯腾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江林;高师理科专业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丽;教育改革代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晓云;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生态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张永祥;知识观视野下的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秦臻;比较视阈中的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贺娟;邓小平教育公平思想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方涛;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戴林;新世纪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学;2008年

6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7 郝真鸣;新世纪高校教学园区环境建设特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杨可心;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宋云娟;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同辰;高中文理分科与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88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88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1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