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教学过程:在语言理解中生成意义

发布时间:2018-02-06 04:36

  本文关键词: 教学过程 语言理解 意义生成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教育学理解的宾格出发,教学过程是情感语言、工具语言、智慧语言的游戏。但是,语言游戏并不外在于师生,相反将他们拉入到语言游戏中,让他们与语言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游戏的规则是语言自身拥有的,师生只是去游戏。这个去游戏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理解语言的意义的过程。就时间性而言,这个过程表征为瞬间与永恒的聚集;就空间性而言,它表征为超越与回归的聚集;就时空而言,它表征为个体与普遍的聚集。随着这个过程的展开,意义生成了。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dagogy understand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the game of emotional language, tool language and intelligent language. However, language games are not only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t also draw them into language games. Let them talk to the language. In this sense, the rules of the language game are owned by the language itsel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ly go to play. This process of going to play is also a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time, this process is characterized by instantaneous and eternal agglomeration; In terms of spatial character, it is characterized as the aggregation of transcendence and regression. In terms of time and spac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ndividual and universal aggregation. As the process unfolds, meaning emerge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院成纯;;尼采中期的生命视角与自由精神的创造本性[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2 肖双荣;;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3 王俊;;非诗意的语言与诗意的语言——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批判思想再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9期

4 王建斌;;向终结而在:海德格尔的死亡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5 张益彬;;作为真理表达方式的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振轩;海德格尔存在论技术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3 袁兆文;“诗人何为?”——海德格尔诗艺刍论[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高宏;亚里士多德的存在学及其对海德格尔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5 涂丽平;海德格尔晚期语言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唐圣;论美学与哲学的边界[D];新疆大学;2007年

7 刘轶飚;《存在与时间》中的死亡问题[D];四川大学;2007年

8 葛豫;《存在与时间》中的“常人”问题[D];四川大学;2007年

9 莫斌;无蔽、裂隙与交托[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沈丽平;体育作为欲技道的游戏[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华军;;让教学在语言理解中生成意义[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年Z3期

2 周玲;;加大语言输入 注重语言输出[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3 孙兵;史双义;边胜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中动结构习得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周跃良;林秀钦;;意义生成与虚拟学习环境系统中的知识建构机制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4期

5 杨松岩;论认知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6 刘君杰;;竞争模型与语言理解[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袁平;;竞争模型与花园路径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2期

8 温美昕,韩晓方;隐喻性语言的理解和教学[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徐萍;谷敏强;;职业训练在个体意义生成中的中心地位及其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10 王爱萍;;语言和文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星铭;;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制图课教学过程[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张伟;;构建和谐课堂 实现教学目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3 任丽丽;;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理论与方法——个案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4 高茅;杨亚萍;彭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伍志辉;;交互作用的认知语言学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陈俊燕;王作英;;口语对话系统中一种稳健的语言理解算法[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7 赵毅强;;微电子器件基础教学探讨[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郝新东;;建构主义导向下的法律逻辑学教学模式[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恩品;吴志明;叶建州;;怎样搞好《医学美容技术》的教学[A];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小学 孙丽;树立新观念 探索新方法[N];中国信息报;2008年

2 林珊;浅议会计教学中的创新教育[N];财会信报;2007年

3 江苏省海门职业教育中心校 龚伟;政治课课堂交流的尝试[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4 孙明建;论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视听结合[N];济宁日报;2007年

5 安定区大城小学 焦新霞;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N];定西日报;2008年

6 盘江镇中心小学 陆菊;浅议数学教学中的情感运用[N];六盘水日报;2008年

7 江苏省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陈立春;和谐:教育的追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8 山东省邹平第一中学 郭凤广;信息技术课中教学起点问题及策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9 刘燕 徐笑阳;创设和谐的校园评价文化[N];中国教师报;2006年

10 王飚岚;舞蹈学习的兴趣培养[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华军;意义生成:当代大学教学价值的新取向[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范庭卫;教学过程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蒋荣;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互动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效应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4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韩永国;知识网格及其教育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yN;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赵光旭;“化身诗学”与意义生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卫霞;运用问题解决理论解释语言理解的过程[D];山西大学;2010年

2 巴晓娜;语言理解中情绪的动态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朝煈;教学过程中伦理问题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武云斐;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阳达;语言理解中温度与情绪的心理表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悟;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对英语课堂活动的兴趣[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燕;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梅;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态度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尹黎;基于过程教育哲学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袁军;民族地区高校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3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93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