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维多夫发展性教学理论与启示
本文选题:发展性教学理论 + 认知理论 ; 参考:《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摘要】:对达维多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发展及教育启示的述评:一是从心理起源与心理发展、活动、教学与发展、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这四个方面论述了达维多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及其最新发展;二是分析了达维多夫对认知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三是详细阐明了达维多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对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理论进行探究和评析,可以为我国当今倡导素质教育、实行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Davydov's developmental teaching theory and its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 first, from the psychological origin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ctivities, teaching an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al teaching theory of Davydov and its latest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in the four aspects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by Davydov are analyzed. The third is to expound in detail the enlightenment of Davydov's developmental teaching theory 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heories of the school of social culture and history can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dvoca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carrying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邯郸学院发展规划处;
【分类号】:G4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玉宝;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环境下专题教学的启示[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袁维新;西方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刘路;从手工学徒制到认知学徒制——关于变革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06期
4 曹贤钟;基于任务驱动的CAI课件制作课程教学设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陈大伟;教师专业化取向与校本培训[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陈大伟;教师的专业生活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兼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孔鲲鹏;杨玉宝;;概念图促进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应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刘学浩;;创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促进学导式学习型社会建设[J];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9 袁昱明;网络教育与个别化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10 张文兰,杨开城;建构主义思想的辩证唯物主义解析暨意义建构的心理机制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振宇;;数学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2 周敏;黄晶;;影响童车设计的因素[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聂必凯;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培春;西南民族地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张振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复杂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叶丽新;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吕良环;论外语自主学习能力之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鹤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角色的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琳;语文“情境教学”的现实与理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仁芸;中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报告[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宁;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教学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孟丽慧;论化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海玲;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方式的建构主义理论基础[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学波;网络课程中专题导向异步学习模式研究——《网络教育概论》的实践与反思[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南昌;基于多元智能(MI)的个性化学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汪晓东;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蕾;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尔登·斯特赖克;顾晓鸣;;社会心理学:趋向、评价和预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2期
2 俞文钊;;学习理论与电化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1982年03期
3 俞文钊;;认知理论与电化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1983年04期
4 刘速;;动作技能形成理论中的认知论观点述评[J];体育科学;1985年04期
5 ;国外信息[J];课程.教材.教法;1986年11期
6 明鉴;;美国当代学习理论与基本教学方法[J];中学语文;1986年05期
7 文援朝,王静芳;论毛泽东关于错误的认知理论[J];求索;1987年06期
8 丁尔朸;数学教育心理学十年研究成果综述[J];数学通报;1987年09期
9 李国榕;宋尚桂;;评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J];齐鲁学刊;1987年03期
10 方展画;;学习理论的两大阵营及其旁系[J];上海教育科研;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华;李茵;申继亮;;关于成人期认知适应性指标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陈曦;;掩蔽刺激的空间参考框架对视觉表象旋转影响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胡岱梅;王汝展;刘炳伦;;青少年抑郁症的心理治疗[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4 贾慧颖;;认知价值判断[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5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刘奋荣;;非单调性问题与自认知逻辑[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7 刘奋荣;;缺省逻辑如何研究非单调推理?[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8 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理论[A];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李光耀;;伦理学是修身学[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齐清文;梁雅娟;何晶;姜莉莉;;数字地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探讨[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马荣教育机构 马荣;打破学科界线 促进整体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施承孙;当你焦虑时怎么办[N];健康报;2000年
3 花秀骏 华军;挫折教育与青少年犯罪预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4 南京大学 胡开宝;《新视野大学英语》——发挥交互功能整合教学媒介[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杨兰、仇大成;合理运用评价方法优化信息技术教学[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6 鲁道祥;一部“通合”的鲁迅学术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7 张树;教学设计的秘密[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山东省聊城市三中副校长 赵磊;学校管理的四个突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王忠勋;让“想象”提升指挥艺术[N];解放军报;2006年
10 王茜;质疑品牌忠诚[N];科学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建武;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志凤;注意理论及其对CAI开发的指导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张西平;高中数学后进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及教学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奇敏;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网络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曹道根;论英语言语反讽[D];安徽大学;2001年
5 龚震西;艺术品与建筑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6 刘元;读写结合测试的认知学依据和验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俊英;第二语言学习中阅读策略的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劲光;物理CAI课件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蔡建丰;以英语为母语者对汉语疑问句的习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邵新光;学习策略及其在小学初级阶段英语学习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661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06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