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9-11-22 20:44
【摘要】:为了探索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用家庭功能评定表、情绪调节问卷和初中生人际交往问卷,对湖北省两所初中共587名初中生进行了施测。结果发现:家庭功能和情绪调节策略各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与情绪调节策略相比,家庭功能对初中生人际关系的预测作用更大;家庭功能可以直接对初中生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也可以间接通过情绪调节策略影响初中生人际交往关系。结论: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策略和人际交往关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情绪调节策略是中介变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辛自强,池丽萍;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介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梅,卢家楣;不同人际关系群体情绪调节方式的比较[J];心理学报;2005年04期

3 汤毅晖,黄海,雷良忻;青少年疏离感与家庭功能、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2期

4 李彩娜;马春蓉;邹泓;;家庭功能知觉的亲子差异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运凯;;论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压力管理[J];编辑学报;2010年05期

2 韦耀阳;;师范大学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04期

3 房文杰;张日f;;小学生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成功(教育);2008年11期

4 邓丽芳;王瑞;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2期

5 卢玲;;儿童情绪能力与同伴交往的相关研究述评[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曾盼盼;林崇德;刘力;李远红;;大学生经济信心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生涯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7 苏红;;重庆高职学生疏离感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1期

8 王立菲;郭成;冯正直;彭文胜;;不同作业环境下军人情绪调节方式特点[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22期

9 刘郁;;从文化反哺视角看家庭情感沟通功能的再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周亚玲;李婧;李炜;;大学生疏离感研究评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建明;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安秋玲;青少年非正式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江洋;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预期性、发展性及差异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5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孝富;生产型企业员工积极组织行为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8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许志红;大学生人际困扰与应对策略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干预[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陈福侠;问题学生污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金梅;大专生的嫉妒及其与情绪调节、应对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莉;3-5岁儿童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馨影;家庭环境、工作价值观对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刘荣;中小学教师压力与健康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穆新华;癌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应付方式评估及其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樊励方;中学生家庭功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孙晓军;儿童社会行为、同伴关系、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石艳玲;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孔祥娜;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疏离感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侯春娜;情绪社会化过程中的适应技能与人格特质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辛自强,陈诗芳,俞国良;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家庭功能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1期

2 方晓义,张锦涛,徐洁,杨阿丽;青少年和母亲知觉的差异及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3 俞国良,辛自强,罗晓路;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4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2年04期

5 池丽萍,辛自强;家庭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1年03期

6 周帆 ,王登峰;外显和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金菊;;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4期

2 郑杨婧;方平;;中学生情绪调节与同伴关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4期

3 陈郁;;情绪稳定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相关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4 杨海燕,姜媛;情绪调节策略与记忆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展宁宁;;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人际关系困扰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王亮;张英;;高中生主要生活事件、情绪调节与焦虑的关系[J];教师;2010年14期

7 童萍;吴承红;;情绪伪装[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11期

8 刘璐;方平;;情绪关注性欺骗与情绪调节[J];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Z3期

9 仝聪;郑安云;;情绪调节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综述[J];网络财富;2009年11期

10 胡婷;王争艳;;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关系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金菊;谷传华;赵海灵;;初中生家庭功能、情绪调节与人际交往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英武;方平;车宏生;;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陈瑶华;;“间意识”与日本人的人际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广荣;;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陈会昌;王莉;;2岁儿童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行为抑制性的相关[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陈力男;;试论高校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7 ;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悦;;情绪调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调查研究[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朱艳新;杨丽珠;张日f;;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结构及特点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熊慧素;李宏翰;;恋爱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攸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颜建斌 攸县司法局局长 邓爱祥;倡导包容和善观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N];湖南日报;2009年

2 谭普平;珍惜人缘关系 共建和谐社会[N];开封日报;2009年

3 云南省姚安县龙岗小学 伍家磊;协调人际关系是艺术,不是权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蔡若愚;大楼多了 串门的少了[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潘虹;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N];吉林日报;2011年

6 长子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人际关系在礼俗与利益博弈中渐变[N];中国社会报;2010年

7 袁州区竹亭小学 彭运兰;感恩与和谐[N];宜春日报;2011年

8 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董事长 王辉耀;如何拓展你的人脉关系[N];经理日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构建和谐人际关系[N];廊坊日报;2010年

10 孟怀东;人际关系中的小病态[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云雁;情绪性青少年情绪调节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成殷姬;人际关系中的“和”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动态发展特点及不同调节策略对其心境变化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康贤;基督教心理学与现代人际关系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段书;抑郁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心理学和生物学机制[D];中南大学;2009年

7 朱艳新;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结构、特点及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海燕;青少年恐惧情绪再评价调节脑机制fMRI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大强;基于中国文化情境的心理账户探索性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洪高;从仁爱到正义:中国道德教育核心价值的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对人情冷漠现象的思考[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人格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雷屿;基于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红梅;中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特点及其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龚宏燕;论语文教育中人际关系的理念及其实现[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丁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建新;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萍;创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D];苏州大学;2006年

9 管莉;中美文化差异:圈内和圈外的文化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4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64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d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