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
本文关键词: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当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在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以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创造生命价值为基本要求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不仅直接关乎其个体的健康成长,更以其道德力量的实现、人性光辉的张扬和终极目标的追寻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安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有人。认识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构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题切入和逻辑起点。社会变革对生命意义认识的新的冲击、传统教育对生命价值认同的削弱,以及现代文化对死亡问题的坦然面对,构成了生命教育在当代中国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保全生命本体是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底线价值,提升生命品质是生命教育的时代特质。在对未成年人实施以珍爱生命教育、心理耐挫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为基本内容的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与人文相融合、认知与体验相渗透、发展与预防相结合,以及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相整合等原则。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来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只有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功能。要坚持以科学生命观为指导,大力加强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树立以乐观的生命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审美的人生境界为基础的科学生命观,构成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
【关键词】:未成年人 生命 生命教育 科学生命观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论8-17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8-12
- 1.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8-10
- 2.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研究的意义10-12
- (二) 文献综述12-15
- 1.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内涵13-14
- 2.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14
- 3.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4-15
-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5-16
- 1. 研究方法15-16
- 2. 研究框架16
- (四)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16-17
- 1. 主要创新点16
- 2. 不足之处16-17
- 一、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历史考察17-29
- (一)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17-20
- 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17-19
- 2.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论19-20
- (二) 生命教育的历史考察20-23
- 1. 社会变革对提升生命质量认识的冲击20-21
- 2. 传统教育对生命价值认同的削弱21-22
- 3. 科学文化对死亡问题的坦然面对22-23
- (三) 国外生命教育实践借鉴23-26
- 1. 美国的“死亡教育”23-24
- 2. 澳大利亚的“预防伤害教育”24
- 3. 日本的“余裕教育”24
- 4. 英国的“幸福课”24-25
- 5. 新西兰的“生活生命教育”25-26
- (四) 生命教育在我国26-29
- 二、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基本问题29-38
- (一)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时代要求29-32
- 1. 保全生命本体:生命教育的底线价值29-31
- 2. 提升生命品质:生命教育的时代精神31-32
- (二)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32-35
- 1. 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原则32-33
- 2. 认知与体验相渗透的原则33-34
- 3. 发展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34
- 4. 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资源相整合的原则34-35
- (三) 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35-38
- 1. 珍爱生命教育35-36
- 2. 心理耐挫教育36
- 3. 生命价值教育36-38
- 三、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38-49
- (一) 建立生命教育工程: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38-45
- 1. 家庭:生命教育的第一站38-40
- 2. 学校:知识守护生命的重要阵地40-43
- 3. 社会:生命教育的大课堂43-45
- (二) 培育科学生命观:创造幸福人生45-49
- 1. 乐观的生命态度45-46
- 2. 强烈的社会责任46-47
- 3. 审美的人生境界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后记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田勘;;介绍一门新学问——成长受害学[J];父母必读;1998年08期
2 谭秋波;花季“卖唱”谁之过[J];河北教育;2001年Z1期
3 王军;论审判工作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张宇润;美国控制有害于未成年人的网上信息对我们的启示[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年05期
5 胡拥军;论未成年人隐私权[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6 黄志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在实施[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邓道坤;切实加强和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4年06期
8 ;抓德育 求实效——就《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采访中央文明委负责同志[J];时事报告;2004年05期
9 吴伯义;把未成年人教育作为计划生育的基础工程抓实抓好[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年11期
10 石立;掏出启蒙的钥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策略浅谈[J];湖南教育;2004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国海;;浅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2 王泉;闫志功;;与时俱进 探索创新 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陕西卷)[C];2010年
3 陈晓玉;许秀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对策分析[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陈延斌;史经伟;;德育良性互动: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新路径[A];第13次中韩伦理学讨论会国内学者论文集[C];2005年
5 关颖;;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是在转嫁社会竞争压力[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6 贾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初探[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7 ;寓教于乐 让孩子快乐成长[A];第十六次全国部分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研讨会材料汇编[C];2008年
8 叶茂林;杨治良;;未成年人罪犯群体与正常群体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李燕;;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途径初探[A];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叶章龙;;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问题[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华 作者系中共大观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与思考[N];安庆日报;2005年
2 汪宜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安庆日报;2005年
3 丁福利;加强未成年人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旭;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首先教育[N];抚顺日报;2005年
5 刘远志;辛苦在今天 幸福在明天[N];抚顺日报;2005年
6 倪晓;审未成年人刑案司法解释将出台[N];法制日报;2005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赵广俊;美国如何限制未成年人饮酒[N];法制日报;2005年
8 夏思扬;未成年人借钱不还谁负责[N];检察日报;2005年
9 记者 金璐 王龙玉;我市已有一半未成年人近视[N];金华日报;2005年
10 记者 王晓英;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勋;武汉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适宜缴费水平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3 许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齐亚敏;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闫弘宇;我国监护制度的法文化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6 朱琳;法国刑事政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廖亚立;生命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张长青;合同法上的意思表示瑕疵及其法律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梁勇;心脏钠—钙交换体和钾离子通道特性研究及活性化合物的发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10 周成泓;论民事诉讼证人证言的调查[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领;影响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的家庭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瑾;父母冲突对未成年人人格健康发展的不良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江金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中的赏识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武志坚;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颖;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体系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6 秦艺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其长效机制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黄丽;我国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动因与实现形式[D];湘潭大学;2008年
8 郭昕;论以人为本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莹瑶;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祝认;未成年人缔约能力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18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