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建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建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教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完善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与时俱进,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以人为本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实现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教务处;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教师教育 质量保障
【基金】:太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70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速发展时期,教师教育院校规模的扩张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方面给教师教育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使其质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矛盾,成为当前影响教师教育院校提高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当前关于教师教育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呈现出较为纷繁的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佘正松;扩招后高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怀宇;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师质量观构建[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1期
3 周倩;刍议构建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4 朱旭东;论我国后师范教育时代的教师教育制度重建[J];教育学报;2005年02期
5 张其志;;教师评价的矛盾与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芳;;论后师范教育时代背景下的教师教育[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建辉;詹曙萌;;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作[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年06期
3 刁永锋;赵正;徐东;王余勤;;“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解析——地方高师院校完善教师教育体系的探索[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11期
4 田莉;;从“控制”走向“自觉”——教师评价改革的理性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3期
5 李建辉;;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作[J];高等理科教育;2007年02期
6 陈振华;;近年来教师评价若干变革评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年04期
7 张其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价的若干问题[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8 李曲生;;广东省小学教师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陈振华;;教师评价若干变革评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10 耿磊;冷泽兵;张文娟;;发展性教师评价实践的思考[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立东;;数学教师职前数学教育问题的思考[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宝歌;教师教育转型期地方高师院校师范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艳芬;教师教育发展困境的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勇军;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娟;免费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陈玲玲;旨在质量保证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梦陵;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国栋;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初探[D];扬州大学;2006年
5 付敏;教师教育质量预警机制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晓;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晓艳;我国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周安毅;大学英语教师评价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柳;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雷军莉;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飞;英国教师评价制度的新进展——兼PRP体系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佘正松,李化树;论教师教育的体系架构与政策取向[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朱旭东;试论建立教师教育认可和质量评估制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张萍,吴振球;中西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比较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5 黄骏;数量与质量:世界高教改革的艰难抉择[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6 刘振天;提高质量: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99中国南京“大学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7 胡中锋,董标;教育评价:矛盾与分析——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观照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8期
8 张杨;论课程评价中的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孙玉洁,吴振利;浅析教师评价的目的及其实现[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7期
10 原玉廷,郝建萍;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多元评估模式的研究[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明;;教师教育: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9期
2 乐先莲;;教师教育与政府责任——德国政府在教师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06期
3 许邦官;;论教师教育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年C4期
4 符太胜;李东斌;陈海峰;;教师教育视域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反思[J];教书育人;2007年33期
5 ;全国主要报刊教师教育与管理研究论文篇目辑览[J];师资培训研究;2005年02期
6 王建平;;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年07期
7 仵秀琦;;试论我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9期
8 李崇仙;;以人为本 培养创新精神[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2年11期
9 马学才;;以人为本加速学校发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2年12期
10 林红;;“以人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模式[J];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6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蔺鹏;;质量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武汉[N];长江日报;2005年
2 辽宁人口信息中心研究员 曹景椿;以人为本[N];中国人口报;2002年
3 记者 徐英梅 张淑瑜;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4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 李家龙;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N];淮南日报;2005年
5 程伟礼;“以人为本”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N];解放日报;2004年
6 张道航;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N];经济日报;2005年
7 何平 李彦彬;德龙钢铁以人为本谋发展[N];人民日报;2004年
8 安康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立新;怎样在职校中落实“以人为本”[N];安康日报;2006年
9 李步云;为什么不应该反对“以人为本”这个提法[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安有太 文其祥;屯南煤业以人为本铸牢安全网[N];兵团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2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5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6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建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5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0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