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01:14
本文关键词:英山县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异地务工,被留在家乡并需要他人照顾,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农民工孩子。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是不是问题儿童?单亲或双亲出去打工了,他们的亲子沟通还好吗?社会所给予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与支持对他们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为全面了解这些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英山县初中留守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部分:全体儿童被试、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影响因素 1.与母亲沟通问题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母亲沟通开放性、主观支持显著影响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其中,与母亲沟通问题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但与父亲沟通(包括沟通开放性与沟通问题性)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没有影响。留守儿童与全体儿童被试问题行为共同影响因素包括与母亲沟通问题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三个变量。与全体儿童被试相比,与母亲沟通开放性是影响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一个特异性因素。 2.对于全体儿童被试来说,无论是亲子沟通质量好的,还是亲子沟通质量差的,其社会支持水平高的,问题行为较少;社会支持水平低的,问题行为较多。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亲子沟通质量好的,问题行为较少;亲子沟通质量差的,问题行为较多。社会支持高的,问题行为较少;社会支持低的,问题行为较多。 第二部分:HSSS(高社会支持学校)与LSSS(低社会支持学校)留守儿童间问题行为、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差异 3.整体上,HSSS留守儿童问题行为显著少于LSSS留守儿童。分性别比较发现,HSSS与LSSS女性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包括外向性行为、内向性行为)之间没有差异,但HSSS男性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包括外向性行为、内向性行为)显著少于LSSS男性留守儿童。 4.HSSS留守儿童与父亲、母亲沟通质量,与父亲、与母亲沟通开放性均显著好于LSSS留守儿童,但二者在与父亲、母亲沟通问题性方面差异不显著。 5.HSSS与LSSS留守儿童仅在客观支持维度差异不显著。前者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均显著高于后者。 6.HSSS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给留守儿童的活动显著地降低了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但在这些活动中男性留守儿童受益程度远大于女性留守儿童,女性留守儿童从这些活动中获益不显著。而且这些活动,对改善亲子沟通问题性(包括与母亲沟通问题性、与父亲沟通问题性)的作用不显著。 第三部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间的差异 7.整体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问题行为上没有差异。 8.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亲子沟通质量、社会支持及各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 9.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是社会支持水平高的,问题行为较少;社会支持水平低的,问题行为较多;亲子沟通质量好的,问题行为较少;亲子沟通质量差的,问题行为较多。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亲子沟通 社会支持 问题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1
- 1 文献综述11-24
- 1.1 留守儿童11-12
- 1.1.1 留守儿童的界定11
- 1.1.2 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11-12
- 1.2 问题行为12-16
- 1.2.1 问题行为的概念12-14
- 1.2.2 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14-16
- 1.3 亲子沟通16-18
- 1.3.1 亲子沟通的概念16-17
- 1.3.2 亲子沟通的理论基础17
- 1.3.3 亲子沟通研究现状以及与问题行为的关系17-18
- 1.4 社会支持18-20
- 1.4.1 社会支持的概念18-19
- 1.4.2 社会支持作用模型及分类19-20
- 1.4.3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0
- 1.5 以往研究的不足20-21
- 1.6 问题提出21-24
- 1.6.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21-22
- 1.6.2 研究内容22
- 1.6.3 研究假设22-24
- 2 研究方法与过程24-27
- 2.1 研究对象24
- 2.2 研究工具24-26
- 2.3 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26-27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27-38
- 3.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适应性分析27
- 3.2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析27-29
- 3.3 儿童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关系29-33
- 3.3.1 全体儿童被试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29-30
- 3.3.2 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30-31
- 3.3.3 社会支持、亲子沟通质量不同组别被试问题行为方差分析31-33
- 3.3.4 社会支持、亲子沟通质量不同组别留守儿童问题行为方差分析33
- 3.4 HSSS与LSSS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及相关因素的差异比较33-36
- 3.4.1 两类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差异比较33
- 3.4.2 两类留守儿童内向、外向性问题行为的分性别比较33-34
- 3.4.3 两类留守儿童亲子沟通差异比较34-35
- 3.4.4 两类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35-36
- 3.5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及相关因素差异比较36-38
- 3.5.1 留守与非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差异比较36
- 3.5.2 留守和非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不同组别对问题行为的影响36-37
- 3.5.3 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组别对问题行为的影响37-38
- 4 分析与讨论38-45
- 4.1 留守儿童现状38
- 4.2 留守儿童现状对问题行为的影响38-39
- 4.3 全体儿童被试、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39-41
- 4.3.1 社会支持、亲子沟通对问题行为的影响特点39-40
- 4.3.2 社会支持对问题行为的影响40-41
- 4.3.3 亲子沟通对问题行为的影响41
- 4.4 两类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亲子沟通的关系41-43
- 4.4.1 两类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特点41-42
- 4.4.2 两类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社会支持对问题行为的影响42-43
- 4.5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亲子沟通关系43-45
- 4.5.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点43-44
- 4.5.2 留守和非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组别对问题行为影响的特点44
- 4.5.3 留守和非留守儿童亲子沟通质量不同组别对问题行为影响的特点44-45
- 5 研究结论与不足45-47
- 5.1 研究结论45-46
- 5.2 研究中的不足46-47
- 参考文献47-52
- 附录一52-56
- 附录二56-57
- 附录三57-58
- 附录四58-59
- 后记59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书兰;大学生情绪弹性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建萍;农村中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瑞莲;农村小学生亲子沟通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婷;农村留守儿童对父母角色的认知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刘雨露;良好亲子关系构建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英山县初中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0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