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7-07-02 05:05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把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心理学研究的一贯人文取向、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政府扎实的政策基础,也基于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全体与个体的积极整合、侧重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同时,应正确认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继承发展关系,不能过分夸大积极的功能而忽视消极对人的某些有益功能,并应立足于中国优秀文化和健康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理念 大学生 传统心理学 心理品质 正确认识 人文取向 主体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积极心理学发轫于20世纪末。其代表人物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伊提出,心理学应更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努力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培养人的品质、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唤起心中的热情和对生活的信心,努力帮助人们寻求和掌握获得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1999年02期

2 钱晓光;试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费黎艳;大学生心理特征与常见心理问题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 林效廷;心灵无烦恼,灵魂无纷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之对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5 沈德立,王登峰,张小乔,赵国祥,李永鑫;心理学专家笔谈《意见》的发表[J];心理世界;2001年07期

6 彭晓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张雪;关注幼儿的心理教育——访华南师大心理系博士生导师、留美儿童心理治疗专家申荷永教授[J];教育导刊;2002年04期

8 高岚;“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教育[J];教育导刊;2002年08期

9 张雪;关注幼儿的心理教育——访华南师大心理系博士生导师、留美儿童心理治疗专家申荷永教授[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2年02期

10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俊;;积极心理学的现实意义[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澜;;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心理健康教育“瓶颈”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朱文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规范化专业化[N];光明日报;2001年

3 黄文;心理素质教育由好到更好[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傅白水;高校学生心理咨询:犹抱琵琶半遮面[N];科技日报;2002年

5 林子;金钱和快乐如何换算[N];中国商报;2002年

6 孟旭 本报记者 高耀彬;让学子告别心理困惑[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程桂英;心理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的关键[N];发展导报;2003年

8 黄爱群;快乐源泉在哪里[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黄文;大学生在心理碰撞中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通讯员 李伟红 本报记者 刘昆;广西大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郑思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海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年

3 李燕;高中生积极情绪调查及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种媛;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作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晖;人格特征、价值观、生活事件对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陈;高校女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8 耿晓伟;自尊、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艳玲;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08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7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