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的理想与未来——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本质与涵义
本文关键词:课程实施的理想与未来——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本质与涵义
【摘要】:创生取向课程实施,就是以课程创生取向作为课程实施取向的课程实施,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需要,在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技能、智慧的基础上整合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联合发明、建造、创作并自然形成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是教师、学生、课程设计者相互深度对话、深刻理解的过程,是师生关系深化发展的过程,是师生个性成长和完善的过程。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课程创生取向 课程实施 本质 涵义
【分类号】:G423.04
【正文快照】: 目前,在课程实施研究中被人们普遍认同的取向主要有四个:“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从“得过且过取向”到“忠实取向”,再到“相互适应取向”,最后到“课程创生取向”,标志了课程变革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们对课程变革本质认识的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2 吉标,吴霞;课程实施:理解、对话与意义建构——一种建构取向的课程实施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璐;;关于新课改理念及其实践适切性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周艳;李新;;教学病理学视角下对“对话教学”实践的审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肖迎春;;试析隐蔽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丁慧琴;;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9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卓江华;;如何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储琼;;利用海洋水族馆科普资源开发科技教育课程的探索[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邱翊;;文化认同与和谐青海[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6 刘大鹏;赵艳;;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7 单娜娜;魏焕萍;徐忠伟;刘磊;张旭;张玲;田颖川;;高素质适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施冰芸;;科技翻译课程范式构建——现代与后现代的融合与超越[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8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志杰;上海市小学3-5年级体育教育健康促进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践[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李森,吉标;师生对话的特点及意义[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张法;作为后现代思想的解释学[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小明;[N];文汇报;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冬余;吴义昌;;创生取向课程实施:本质与涵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孙宝华;对管理理论基本问题的几点看法[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年02期
3 赵云华;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点体会[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2期
4 董众鸣;体育专业之误区[J];体育学刊;1998年04期
5 张凌;一个美学方法的再认识——兼与《重新认识“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商榷[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6 李建军;传统简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易丽彤;试论语感的本质和语感培养的最佳途径[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蔡俊超;音乐形象的多义性及欣赏教学刍议[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9 赵艳霞;如何提高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效果[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汉文版);2000年03期
10 魏红;学风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洪波;;翻译本质及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双桥;;充分认识商业贿赂的内在本质 树立治理商业贿赂的必胜信心[A];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戴新民;刘春;孙亮;;论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现实运用[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陶美重;;论教育消费的本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泽平;;强化危险源辨识 提高本质安全[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6 李自然;;试谈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特点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对策[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孝平;;论现代足球阵形的特征[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8 王宇弘;;“家族相似”与范畴的本质——论“家族相似说”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中的哲学意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贺加双;马卫明;曹永芝;宋移福;;动物早孕因子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产科学分会第五届全体会议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三保;刘大庆;;论运动项目的特征与本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无名子;网络的本质[N];福建科技报;2000年
2 王英琦;剖析炒作本质[N];光明日报;2000年
3 刘占锋;职务的本质是责任[N];人民日报;2000年
4 骆蔓;文化的本质在于创造[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本报评论员董迎春;注重形式还是注重本质?[N];工人日报;2002年
6 陈淮(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本质是对就业岗位的竞争[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梅勇 饶运龙;莫把现象当本质[N];中国国防报;2001年
8 ;网站整合的本质[N];网络世界;2000年
9 米笑;电子商务的本质是服务[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苏恩泽;e战本质:单向透明[N];中国国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社会秩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川津康弘;《淮南子》认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李全文;民事诉讼调解一般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锡伟;契约真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方千华;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细谦;体育课程实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辛慧丽;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本质与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飞;人类学与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璐佳;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D];中南大学;2005年
3 严永青;“语文素养”论[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谭建陵;法治与依法治国的本质及其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靳学斌;析传统武术套路运动形式的本质[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徐燕来;论“风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范姣;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的整体特征及其带来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潘传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周卉;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崇拜范畴及其现代意义[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赵鑫;论现代技术的本质[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49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49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