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课程探析
本文关键词:生态式课程探析
【摘要】:生态思想已经进入教育领域并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技术性课程过于标准化、封闭化,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降低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应构建生态式课程,使课程回归其生态本性。生态式课程秉持动态、开放和生成的知识观,生命性与延展性的课程观,和谐、平衡与共生的教学观。实践生态式课程,要使课程回归生活世界,提升生命体的生存能力;加强课程统整,建构横向知能生态链;建立交互主体关系,构建"学习生态共同体";创设"最适度"的教学环境,发挥要素的协同功效。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式课程 理念 策略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类)“我国中小学生态课堂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BHA070041,主持入:李森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现代性的发展,工具理性的膨胀,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枯竭,使人类与自然间的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紧张与对立。因此,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人类重要的研究课题和使命。这种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生态思想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张群芳;《瓦尔登湖》的生态意蕴[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3 朱怡;系统自组织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贾毅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及其当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5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定位——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周笑冰;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宣兆凯;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路径探索——建构以环境保护机制效能为取向的环境伦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余学好;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先友;胡蓓蓓;;生态建筑空间特征与形态解析[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粟俊红;胡涌;王玲;柳晓玲;张仕固;;高等教育中的生态问题探讨[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琴;苏一丹;覃华;;个性化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佳宏;蒋关军;;生态经济学视野中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蒋功成;;种群思想——超越唯实论与唯名论的论争[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田云刚;李卫朝;;对话的和谐意蕴[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定清;;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文精神建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何爱平;中国灾害经济:理论构架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董宪军;生态城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关琰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保忠;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和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9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袁明鹏;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及其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坤;科南特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雷;人为自身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英翠;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牧华;生态主义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韩贵锋;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6 许丽璇;改革幼师生物教材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邱硕立;论“科学—人文”整合体育观[D];四川大学;2001年
8 张清;论道家哲学的环境伦理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傅顺;从环境演化角度探讨三星堆文化消失之原因[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宫火良;河南省高中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嘉伟;;研究性学习呼唤教育教学新理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2 张殿华;;新课程理念下需要什么样的班主任[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7期
3 李焕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与行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张建兴;;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理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彩茹;;新的教育理念 新的班级风貌[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5期
6 杨懿娟;;我所了解的荣德生教育思想中的德育教育理念[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7 谌启标;;论研究本位的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J];教育与考试;2011年04期
8 于文安;;学校管理理念的变迁及其对管理行为的导向[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孙云;;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理念与模式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8期
10 郑艳芳;;勤学活用多媒体 打造课堂高品质[J];学周刊;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萍;边琦;李龙;;制定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理念浅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2 王俊萍;边琦;李龙;;制定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理念浅析[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唐燕;;拒绝不合理的理念——运用思维滋润心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蒋警华;常平福;;新世纪德育的再思考——关于“新三中心”理念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淑惠;;“我不想活了”的背后[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旭飞;;学习困难引发心理异常的咨询报告[A];中国首届心理咨询师大会暨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卓立;;和谐——教育的追求[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8 郎晓鸿;陈阿城;;我们心灵的能源——记兰化三中的心理氧吧建设[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环宇;;真爱无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瑶;洪明;;葛雷学校留给我们的思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报纸编辑 崔中波;“教育免费”:“还利于民”理念可复制[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见习记者张超 通讯员赵万新 王虹;大港以“四高”理念促教育持续发展[N];天津教育报;2009年
3 黄文龙 福建省南安市福玲中学副校长;“有效教学”理念还须经得起推敲[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吴起县教育局局长 李海明;吴起县的教育二十四字理念[N];延安日报;2009年
5 ;南木林坚持“五化”理念 提高机关效能[N];日喀则报;2009年
6 记者 周巍;用开放的理念办教育[N];郴州日报;2009年
7 天津中学 王鑫;理念要付诸实践[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求是红旗文稿广西调研基地调研组;科学发展 理念先行[N];广西日报;2010年
9 王晓平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系讲师;以教学生的理念教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金鹏;理念大转变 体制大创新 财政大投入[N];上饶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宏芬;教育正义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闰青;“以人为本”理念及其教育实践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卢炳惠;教学创新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勤;论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燕;教学与生活[D];西南大学;2006年
3 岳喜凤;教师专业化:理念重建与内涵拓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邢贵红;新时期榜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5 李玉文;论“研究性学习”理念[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艳娣;模糊课堂管理的理念与策略[D];西南大学;2007年
7 姚志峰;教师教育应有的基本理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薛志华;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策略[D];兰州大学;2006年
9 冯正华;校本管理的理念探讨与实施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雯君;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49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49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