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型——以浙江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因素法转移支付模型——以浙江省为例
【摘要】:通过因素法测算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是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也是我国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必然要求。本论文通过义务教育财政供给能力、义务教育财政需求以及财政努力程度等三类指标,构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因素法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对这一转移支付模型进行了测算和分析。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学院财经科学研究所;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等化 转移支付 因素法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重点课题“浙江省义务教育均衡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52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和“以县为主,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是造成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的根本原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需要将一半以上的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教育支出,但仍存在提供的教育数量不足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以浙江省为例,经济发达的绍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2 马国贤;中国义务教育资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06期
3 刘溶沧,焦国华;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与转移支付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4 曾天山;邓友超;杨润勇;左晓梅;储朝辉;李协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5 鲍传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高如峰;重构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政策建议[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7 翟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子武,邱凯;浅议我国财政转移支付[J];四川有色金属;2005年03期
2 王晓润;尹宗成;吴永辉;;我国地区税收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柳劲松;;基于Topsis法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地区差异评价——来自31个省市农村地区的实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4 张慧;;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7期
5 鲍传友;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政策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袁连生;刘泽云;;我国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王善迈;;教育公平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尹恒;王文斌;沈拓彬;;中国县级地区财力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江光华;;北京市公共文化转移支付制度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10 田发;杨楠;;基于泰尔指数的区域财力均等化水平估算[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宏启;;城乡教育一体化:体系重构与制度创新——中国教育二元结构及其破解[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丁延庆;;我国生均教育经费差异性分析的方法及应用评介——兼及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统计迷雾”[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蓉;;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历史与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4 马佳宏;彭慧;;偏差与平衡: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梁秀清;张万朋;;财政转移支付是灵丹妙药吗?——对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财政转移支付作用的思考[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吴春霞;;中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常勐;;新机制下县级政府义务教育财政责任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屈莹莹;;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薛海平;;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与资源配置公平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远伟;;中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的省际数据分析——兼论“教育中部塌陷”现象[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光俊;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祝志芬;中国义务教育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强;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模式与选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雁;甘肃省财政支出研析:规模、结构与绩效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佳娟;哈尔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魏晓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袁春红;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夏西文;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分析及优化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蕾;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姜延文;临清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玲馨;21世纪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变革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丽丽;河北曲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状况考察[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孙靖;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文静;建立我国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曾军平;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平衡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06期
2 蒋鸣和;市场经济与教育财政改革[J];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3 陈至立;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J];教育研究;1999年09期
4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李文利,曾满超;美国基础教育“新”财政[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6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7 ;我国不同地区九年义务教育进展情况及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1996年07期
8 王善迈,杜育红,刘远新;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9 石中英;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原则[J];人民教育;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平;蒋晓亮;;江苏省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的现状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刘立峰;;统筹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中的情况、问题和建议——对广元市义务教育投入情况的调查[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3 谢娟;;公共视角下的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8期
4 邱聪江;;财政体制视野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张莉莉;;公共财政服务中的城乡一体化建设[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曹俊文;罗良清;;转移支付的财政均等化效果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01期
7 王元京;胡凯;张榉成;高振华;;重构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模式[J];经济学动态;2010年06期
8 王达梅;;构建横向援助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宋冉;赵子乾;孙s,
本文编号:6051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0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