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辅导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析与辅导
更多相关文章: 问题行为 负强化物 习得性无助 青少年学生 课堂问题 了解学生 心理机制 自我管理 课堂教学情景 学习动机
【摘要】: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机制可以用负强化理论和习得性无助理论加以解释。从课堂教学角度看,可以通过改进课程设置、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自我管理、强化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动机等方面,对有课堂问题行为的青少年进行辅导与干预。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
【关键词】: 问题行为 负强化物 习得性无助 青少年学生 课堂问题 了解学生 心理机制 自我管理 课堂教学情景 学习动机
【分类号】:G442
【正文快照】: 1928年,自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提出问题行为(Pnjblem Behavinr)的概念以来,这个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对青少年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形成的心理机制以及干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一、课堂问题行为的概念威克曼(l 928)认为,问题行为是表示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兆雄;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教育[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范方;论学生的问题行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卢梓健;长其善,救其失──试论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J];福州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4 章永生;学生的问题行为如何矫正[J];中小学管理;1997年03期
5 念钟;关于“问题行为”的问题[J];江西教育;1990年04期
6 曾汝弟;中小学生“问题行为”新析[J];云南教育;1997年11期
7 王水珍;中小学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形成、表现及其治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军;浅谈课堂教学中问题行为的控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陈健;初中学生体育课中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鹰;班主任要善于解读和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但菲;王红艳;;幼儿问题行为的分析与矫治—心理学视野下的剖析[A];首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富才;;大学生的问题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寇_g;辛涛;;当前北京市小学生在校适应行为与问题行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徐晓飞;;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家庭干预模式[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邵珍;;职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及矫正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6 方晓义;万晶晶;邓林园;李一飞;;父母监控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岳永华;陈会昌;;儿童2岁时的亲子依恋与其4岁时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8 王耘;王晓华;池丽萍;李玲;;父母控制与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裴丽颖;许岩;张文新;;祖父母教养特点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桂芳;陈会昌;张晓;;2~3岁幼儿的气质、家庭环境与其问题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茂;日本:学生暴力为哪般[N];中国教师报;2009年
2 莫源秋;问题行为与心理需要[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赵仁伟、张晓晶;济南:16岁少年为何要绑架亲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刘霞;防治问题行为始于家庭治疗[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晓;儿童问题行为谁制造?[N];苏州日报;2005年
6 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初级中学 张长林;对“个性教师”要讲求管理艺术[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胡闰;班级管理与班主任的自我调控[N];六盘水日报;2008年
8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翁学东;投资:对心理的全面考量[N];健康报;2007年
9 记者 徐敏;孩子的困扰:凡事“不感兴趣”[N];解放日报;2007年
10 黄丹;警惕儿童心理异常的蛛丝马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峰;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文虎;乌海市矿区初中生问题行为的防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晓春;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秦林;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与问题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万礼修;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沈杰;教师问题行为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吴爱惠;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问题行为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珊明;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波;改善初二学生常见问题行为的学校、家庭人际关系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陆芳;学龄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077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07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