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试论袁枚的妇女观及其女子教育实践

发布时间:2017-08-02 16:26

  本文关键词:试论袁枚的妇女观及其女子教育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袁枚 妇女观 女子教育


【摘要】: 袁枚早年聪慧,年纪轻轻高中进士,十年后辞官归隐,悠游于山水之间,致力于诗文创作,留下诸多作品。晚年时,广收女弟子,红粉青山萦绕身边,一时传为佳话。袁枚对于女子的关注早在当时已经备受瞩目,引起颇多争议。 20世纪以来,史学界对于中国古代女子的关注不断增强,有关女子生活、作品的研究不断增多,在此影响下,本文通过对袁枚著作及其收录作品的研究,阐释其中体现出的妇德、妇容、妇才女子教育观念,论述其女子教育思想的实施及其形成的原因。 第一章,讨论袁枚的妇女观,分妇德,妇才,妇容三个部分,主要通过分析袁枚的作品与清朝时期的总体社会风俗作比较,体现袁枚同情妇女,尊重妇女的妇女观。 第二章,论述袁枚女子教育的实施,并通过其作品考察女弟子的人数,说明当时袁枚女子教育影响广泛。 第三章,探讨袁枚女子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是其个人经历,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的结果。
【关键词】:袁枚 妇女观 女子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529;K249.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引言7-10
  • 一、袁枚生平7-8
  • 二、袁枚妇女观及其女子教育的影响8
  • 三、学术回顾8-10
  • 第一章 袁枚的妇女观10-28
  • 第一节 袁枚的妇德观10-18
  • 一、传统的妇德教育10-12
  • 二、袁枚的贞节观12-16
  • 三、袁枚的妒妇观16-18
  • 第二节 袁枚的妇容观18-26
  • 一、传统的妇容审美18-19
  • 二、袁枚的缠足观19-21
  • 三、袁枚的美色观21-26
  • 第三节 袁枚的女才观26-28
  • 一、清初女才观26-27
  • 二、袁枚的女才观27-28
  • 第二章 袁枚女子教学的实施28-39
  • 第一节 女才教育28-31
  • 一、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状况28-29
  • 二、袁枚与李贽29-31
  • 第二节 袁枚的女子教育31-39
  • 一、袁枚的女子教育形式及内容31-33
  • 二、随园女弟子群体33-39
  • 第三章 袁枚妇女观及其女子教育探因39-42
  • 参考文献42-44
  • 后记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杰;;试论《周易》中的妇女观[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程美华;;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以孙原湘与袁枚关系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嫣娟;;唐代妇女地位的重新审视[J];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杨凌峰;;《随园诗话》中的诗歌用典观念论略[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刘沛;;到生活中找语言[J];课外生活;2009年Z1期

6 朱则杰;;清诗丛考——以全祖望、袁枚、黄遵宪等为中心[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郑家治;;张问陶诗歌本质论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沈睿;;男性女权主义者:舒芜对中国男权的批判[J];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9 靳云峰;;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J];考试周刊;2011年52期

10 伊莎;;版纳美食,雨林盛宴[J];社区;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海清;;袁枚和蒋士铨[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2 陈进国;;困惑中的建构——“理一分殊”说的形成及形上拓展[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张茂梅;;孙中山的妇女观[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黄侯兴;;略谈《读随园诗话札记》[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5 周本淳;;袁枚与“桐城派”[A];第一届全国桐城派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杨忠;;蒋士铨诗词稿本述略[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7 吴调公;;序[A];蒋士铨研究论文集[C];1985年

8 范里;;关于《水浒》中妇女形象及作者的妇女观之我见——与胡邦炜同志商榷[A];水浒争鸣(第五辑)[C];1987年

9 杨子彬;;孔子鄙视妇女吗?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辨析之一[A];《国学论衡》第二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10 朱睦卿;;袁枚笔下的徐霞客——读《子不语》“徐崖客”篇[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双兰斋主;探寻“袁枚遗砚”[N];中国商报;2004年

2 耿朝霞 宋白菲;袁枚诗书媲美[N];中国商报;2004年

3 腾卉荣;袁枚(一)搜集证据找线索 小县令智断疑案[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4 腾卉荣;袁枚(七) 为民忙碌心甘情愿 为官作奴心力交瘁[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5 腾卉荣;袁枚(五)——辗转两县任县令 倾心为民得民心[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6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罗姗;袁枚的“因人论诗”和“因势论诗”[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腾卉荣;袁枚(三)选材如当破石拔玉[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8 腾卉荣;袁枚(六) 为民请命不懈怠 消极厌世欲隐退[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9 苏州大学 王英志;袁枚集外序三篇考释(一)[N];光明日报;2008年

10 杨波;袁枚的“自律健身四法”[N];大众卫生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玲;袁枚诗学思想述论[D];扬州大学;2005年

2 郑幸;袁枚年谱新编[D];复旦大学;2009年

3 焦杰;《易》《礼》《诗》对妇女的定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然;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仲谋;清代宋诗师承论[D];苏州大学;1997年

7 王平;王文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纪玲妹;清代毗陵诗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鲍震培;清代女作家弹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2年

10 刘奕;清代中期经学家文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歌;试论袁枚的妇女观及其女子教育实践[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赵波;析袁枚论“性情”[D];西北大学;2004年

3 张慧姝;袁枚与饮食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希;论袁枚的人生哲学及文学观念[D];四川大学;2002年

5 冯运军;袁枚“性灵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吕睿中;论夏洛蒂·勃朗特的妇女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封万超;春墨写性灵[D];山东大学;2005年

8 于洪江;袁枚性灵说之“真情”观探幽[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车振华;论袁枚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曹柯新;论袁枚的思想及创作[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10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10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4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