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师效能感研究现状及其对教师培养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国内外教师效能感研究现状及其对教师培养的启示
【摘要】:教师效能感的研究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本文综合评述了教师效能感的概念、理论基础、结构因素、测量表、集体效能感以及教师效能感影响因素等多个层面的研究情况,并从中得到对教师培养的重要启示。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关键词】: 教师效能感 教师培养 启示
【分类号】:G451.2
【正文快照】: 一、关于教师效能感研究的意义教师的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在学生犯错误时,高效能感的教师很少挑剔学生,能与学生一道面对困难。高效能感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更有激情,更能投入教学中,更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唐京,程正方,应小平;校长领导行为与校长类型[J];心理学探新;1999年03期
2 黄喜珊,王才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教师效能感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榕,孟迎芳;专家──新手型教师研究述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张巧莲;王玉蓉;;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研究展望[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徐彩华;程伟民;;对外汉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研究初探[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4 詹茂光;;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研究及其发展提高[J];兰州学刊;2005年06期
5 戴学淋;;近十年我国教师心理研究的现状、趋势与展望[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谭兆敏;;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综述[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04期
7 宋广文,都荣胜;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及其对教师成长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8 盛建森;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对教师成长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5年01期
9 胡发稳,李丽菊,刀福东;边疆民族地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特点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05期
10 胡晓燕;关于中学教师对校长领导行为满意度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邱莉;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迎芳;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红;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捷夫;普中-职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及其与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孙卫;学校环境、教学归因对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思廉;中学教师的反思、应付方式、自动思维及其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昊;初中学业不良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7 殷慧;论大学教师投身教学[D];湖南大学;2005年
8 陶李刚;教育管理个人知识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云华;新手——专家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姚娣;从教学管理者到教学领导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2 程正方,应小萍,于红晖,唐京;校长领导行为类型问卷及类型状况的初步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2期
3 陈红,黄希庭,郭成;中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5期
4 王才康;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犯罪青少年抑郁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5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娥;;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J];纺织教育;2009年02期
2 张海燕;;谈课程改革的关键点[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3 黄艳芳;张瑞玲;;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年08期
4 谭资;学生何以称“桃李”[J];人民论坛;1996年09期
5 彭新实;日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定期流动[J];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6 彭拥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问题与展望[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徐春妹;洪明;;解制取向下的美国教师培养新路径——“为美国而教”计划的历程、职能与功过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8 吴洪成;李占萍;;张百熙论教师[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摘要)——关注义务教育教师[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10 王宽信;;德国的教师培养[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一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朱永新;国家应启动农村教师培养行动计划[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耿占军 杨民;望都县积极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N];保定日报;2008年
4 张初吴;和谐教育思想的滥觞[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记者 符德新;构建教师培养培训网络大平台[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解成君;不是什么机构都可以培养教师,,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教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7 郭元婕;教师质量:美国教改的下一个重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记者 周芝敏;我市启动名优校长名优教师培养工程[N];黑河日报;2011年
9 修远;走出教师培养的怪圈[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郑晋鸣;卓越教师培养:让理论与实践交融[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君;封闭、开放与综合[D];河北大学;2011年
2 洪明;美国教师质量保障体系历史演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席梅红;教学实践智慧发展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涛;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英美两国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肖愿坚;培养具有科学探究理念教师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静;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丹;英美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杨豪杰;英国“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华;美国反思型外语教师培养模式及启示[D];西南大学;2006年
7 孙雪荧;美国农村教师培养计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芳华;美国教师培养方案全国性鉴定制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韦永琼;专业化视野下的师德职前培养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颖;美国选择性教师证书计划述评[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5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3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