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我国弱势儿童教育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8-25 13:16

  本文关键词:我国弱势儿童教育发展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我国弱势儿童教育 发展历程 回顾与思考 教育发展 流动儿童教育 义务教育法 教育公平 全纳教育 留守儿童 教育救助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弱势儿童教育的发展经过了弱关注发展、关注觉醒发展和综合发展三个阶段,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展望未来,我国弱势儿童教育的发展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工作:政府必须担负起弱势儿童教育的主要责任,对弱势儿童实现全纳教育,弱势儿童教育救助应更加系统和全面,弱势儿童教育法制应更加健全和完善,弱势儿童教育环境应实现无差别和无歧视。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我国弱势儿童教育 发展历程 回顾与思考 教育发展 流动儿童教育 义务教育法 教育公平 全纳教育 留守儿童 教育救助
【分类号】:G521
【正文快照】: 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教育领域出现了包括贫困儿童(含农村和城市)、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女童和孤残儿童等在内的众多弱势儿童群体。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弱势儿童教育取得的成绩,反思30年来的成败得失,对于我国弱势儿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玲;李兵;;中国流动儿童政策分析[J];人口研究;2007年02期

2 张扬生;国际视野中的教育公平及其借鉴作用[J];青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谢维和;论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特点——教育学概念体系的创新与转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3 牛晓东;对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几点体会[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纪河,周蔚;试论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5 张文娟;;改革我国教师教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福建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6 赵文波,张宏;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现状与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9期

7 漆勇政,魏友伯,石国兵;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年05期

8 阮成武;教师专业形象的价值取向与现实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9 陈振中;冲突的视角——对我国教育问题的一种诠释[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肖霞;;高等教育大众化不能忽视精英教育——从教育公平角度探讨其合理性[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俊;黄琴;李建忠;刘松年;;学术生态初探[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姗泽;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王慧琳;大众传媒体育信息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实证与理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4 蔡春;在权力与权利之间[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陈云奔;教学公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峥;上海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儿童服务机构的运行走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沈晖;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一种人种志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欧永美;从单位制到契约制的高教制度变迁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晓波;教育公平观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分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松林;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对学校课程的支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桑青松;策略型学习者及其培养的相关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唐凯欣;我国城市中小学教师激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慧群;交往的心理学审思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理性定位[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韦慧民;提高小学教师科研素质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力;群体性偏见与歧视——农民工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2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01期

3 曾雄军;当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三种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4 杨团;社会政策研究范式的演化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国瑞;;魏晋南北朝骈文的发展及成就[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杨公骥;;漫谈三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3 周人龙;五校协作编写《综合自然地理学原理》会议在开封举行[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4 邹身城;简论唐初的法学思想[J];浙江学刊;1981年03期

5 杨公骥;评郭沫若同志的《奴隶制时代》(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6期

6 麦涛;;东江河畔的文化摇篮——从丰湖书院至惠阳师专简介[J];惠州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7 康健文;历史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记贵州省史学会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座谈会[J];贵州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8 冯天瑜;哲学史是发展中的系统——萧,

本文编号:736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36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