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生活世界观的教育意义
本文关键词:胡塞尔生活世界观的教育意义
【摘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因其字面意义的通俗易懂,而使其作为一个明证性的东西被接受。但是,"熟知并非真知"。其生活世界概念包含科学世界、日常生活世界、原生活世界等多重含义,本文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切入点,从生活世界的几个层次进行反思,探讨了其对教育的意义。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及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所;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回归 胡塞尔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生活世界”最初源于胡塞尔,是胡塞尔晚年给予现象学的第一主题。当我们在使用“生活世界”时,因其在现象学中最通俗、最容易理解,而没有过多的去问什么是“生活世界”,把它作为一个明证性的东西(我们的日常世界)接受了。这种做法表面看来并没有偏离胡塞尔的观点,但熟知并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松民;;马兰山歌[J];中国民族;1980年11期
2 郑锹;一颗追求真谛的心——读张洁的散文[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3 刘国正;;“米”在哪里?——作文杂谈[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4 范明生;;现象学简介(续)[J];教学与研究;1981年01期
5 奚欧根;;关于行列式的定义[J];中学教研(数学);1981年04期
6 魏秀堂;与黄植诚同游大陆各地的日记(上)[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2年01期
7 刘行;;歌唱民族大团结[J];中国民族;1982年11期
8 陈师旅;;汤泉飞瀑,东坡三游[J];惠州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9 本·阿格;郑坚;;现象学马克思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4期
10 黄颂杰;;胡塞尔现象学述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刘波;;集中率的演化规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4 雷红霞;;西方近现代形而上学的转型及其意义[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6 吴国盛;;自然概念的重建[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7 李楠明;;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践哲学的人学意蕴及其现实意义[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晓南;;后现代人学话语与后现代文明模式[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郭冬梅;;觅寻宝鸡历史文化足迹 开启儿童生活世界之窗——金台区西街小学新时期德育工作研究与实践[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新民;;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的社会科学——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文化研究[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地;秦文君——又出新书[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本报实习生 王小玲;电影:是大众文化还是贵族消费?[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耶罗;经济哲学呼唤道德回归[N];中国工商报;2000年
4 记者 陈晓晖;老基金合并影响大[N];财经时报;2000年
5 滕智博;144日线:长期魔线[N];财经时报;2000年
6 张桂荣;引才防“学习漏斗”[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孟坚;北京万科向传统模式回归[N];中国证券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王 越;心灵的回归[N];中国质量报;2000年
9 陈风;物质大寨正在复苏 精神大寨可望回归[N];发展导报;2000年
10 赵胜玉;香港法治精神获国际好评[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立群;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8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坚;理想问题的人学思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小琴;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元;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李道申;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生与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唐晓娟;幼儿与动画片[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8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晓虹;孔子礼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殷霞;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78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78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