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超越——简论利考纳的新品格教育思想
本文关键词:反思与超越——简论利考纳的新品格教育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托马斯.利考纳 品格教育 价值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个人主义 美国青少年 价值澄清 价值观 道德行为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风起云涌。在这一运动中,托马斯.利考纳无论在理论建树还是实践推行上,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一位。针对美国青少年"道德滑坡"的现实,在批判"个人主义"和"价值澄清"理论的基础之上,利考纳阐明了"品格教育"的意义、内涵及途径。这对我们今天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德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托马斯.利考纳 品格教育 价值教育 学校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个人主义 美国青少年 价值澄清 价值观 道德行为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道德教育在美国一直处于正如曼德斯所揭示的“道德教育既必要,又同时是不可能的”两难处境,它的发展过程就像左右摇摆的钟摆。而新品格教育(有人称之为品格教育的复兴或回归)作为挽救美国道德危机的救命草,被认为是当今美国最实用的道德教育模式。在新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孙莹,冯维;论加强学生主体性德育及其实施对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郭志峰;关于德育新模式的再思考[J];东疆学刊;1998年02期
4 冯文全;论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施蕾芬;论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6 杨倬;道德灌输与无灌输的道德教育[J];江汉论坛;2005年09期
7 赵波,张志华;论现代德育新思想[J];交通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8 丁锦宏;“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5期
9 易晓明,朱小蔓;初论秩序感的教育价值及其教育建构[J];教育研究;1998年07期
10 杨宁;历史地实践地透视美国教育——读王定华博士《走进美国教育》一书有感[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泳红;儿童在向社会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D];河北大学;2001年
2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超;里考纳品格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林加挺;德育课程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旭如;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分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朱艳新;小学儿童对说谎的理解及道德评价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孙宝才;浅谈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与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10 康建军;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斌;谈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J];煤炭高等教育;1986年01期
2 峥枫;对传统教育思想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1986年04期
3 王洪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浅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6年01期
4 张红菊;;小学德育教育实验集锦[J];人民教育;1987年11期
5 李大同;小学思想品德(试用本)第十册简介[J];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03期
6 威廉姆丁·本涅特;石涛;;必须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J];小学教学研究;1988年01期
7 陈曦红;;美国学校中的道德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9年05期
8 ;国外信息[J];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11期
9 阎承利;;从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看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2年04期
10 杨光法 ,曹柏荣;稽山鉴水和鲁迅陆游[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艳;;让少儿爱茶——在实践中培养少儿学茶艺的兴趣[A];上海市少儿茶艺教学活动十周年文集[C];2002年
2 陆霞;;小学生品格教育中责任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吕英;;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茶文化[A];“大禹]罕比俣枰昭刑只狒呱俣枰昭肴募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中建;布什政府公布美国教育改革蓝图[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杨东录;美国陆军的预防犯罪工作[N];解放军报;2001年
3 卧松 编译;让动物走进品格教育课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李茂;作弊困扰美国高中校园[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李茂;当推理进入道德课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黄展鹏;信任是如何消失的[N];中国教师报;2004年
7 本报通讯员 斯壮;教育无处不在[N];光明日报;2004年
8 杨健;摇篮中滋润美丽的心灵[N];人民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周波;毁掉孩子太容易 只要每天说他笨[N];成都日报;2005年
10 朱小蔓;整合教育学习模式:对教育的另一种理解[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超;里考纳品格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玲;美国青少年的品格教育及其借鉴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解光夫;价值澄清学派及其转向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西亮;价值中立思想与中国德育[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成少钧;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6 田贵华;美国学校品格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胡建;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对美国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借鉴[D];西南大学;2006年
8 郭良春;品格教育与学校道德课程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冬梅;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及其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80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8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