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广东省大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9 09:11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大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学生 创伤和损伤 危险行为 聚类分析 Logistic模型


【摘要】:目的了解广东省大中学生伤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随机抽取106所学校(初中40所,高中40所,中等职业学校20所,大学6所),每所学校每年级随机选取1~2个班整群调查。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少/学校卫生中心所提供的《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自填式问卷,收集学生的一般情况、15种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如骑车违规等)和6种健康危险行为(如吸烟和饮酒等)。用快速样本聚类法,根据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将来自中学和大学的共13个年级的学生归为四类,然后对四类别学生人群进行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伤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2 863名学生,其中男生11 377人(49.8%),女生11 486人(50.2%)。发生伤害危险行为共16 520人,总发生率为72.3%,其中骑车违规(41.2%)、心情郁闷(22.1%)和打架(15.3%)的发生率最高,自杀计划(5.2%)和自杀未遂(1.7%)行为发生率最低。心情郁闷、孤独、失眠报告率在中学阶段随着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13个影响因素分别进入4个不同数学模型,其中第1、2类学生(初、高中)共同的影响因素有地区(OR:1.11~1.42)、性别(OR:0.62~0.82)、学习成绩(OR:0.55~0.63)、网络成瘾(OR:1.60~2.09)、赌博(OR:1.55~2.09)、饮酒(OR:1.71~1.78)、吸烟(OR:1.47~1.53)和体重(OR:0.87~1.59),而第3、4类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共同的影响因素仅有吸毒(OR:5.94~8.82)。结论不同学习阶段和不同年级学生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有所不同,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别,应进行针对性干预,以降低伤害的发生。
【作者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学生 创伤和损伤 危险行为 聚类分析 Logistic模型
【分类号】:G525.1
【正文快照】: 学生发生伤害的严重性在于其常见,可导致早死和伤残,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1]。伤害的绝大多数虽具突发性,但实际上是伤者-动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本研究利用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开展广东省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学生伤害相关危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春燕,彭宁宁,周月芳,高根娣;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聚集现象分析[J];中国校医;2004年03期

2 孙莉;朱鸿斌;张成云;李俊康;赵萍;唐明钢;;四川省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2期

3 邹宗峰,凌建勋,林汉生,凌文辁;校园暴力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3年10期

4 王培席;王绵珍;兰亚佳;庞清涓;王治明;邵利晔;卢波;;大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东;中学生暴力行为影响因素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2 宋雁慧;美国公立学校暴力及其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祝晓鹂,金鑫;校园暴力和公共卫生学预防[J];江苏预防医学;2005年02期

4 瞿晓理;童辉杰;;生命教育应重视校园心理危机的研究——苏南某市中学生自杀和暴力风险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12期

5 李丹,谢韬,吴凡,段蕾蕾;从36489例急诊伤害患者分析致死性与非致死性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J];卫生研究;2005年03期

6 荆春霞,王声ng,陈青山,吴赤蓬,刘国宁;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1期

7 邹宗峰,张瑛,齐国隆,邹宇华,张东枚,林汉生,郭广文;广州市505名初中学生认知曲解与暴力倾向的关系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5期

8 季成叶;;预防校园暴力:一项值得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课题[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3期

9 汪心婷;赵仲堂;;中国烧伤现状[J];预防医学论坛;2006年05期

10 覃思,王声ng;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云岭;曹永福;杨同卫;;在高等学校开设生死教育课程的尝试[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左高山;政治暴力批判[D];清华大学;2005年

2 王培席;医务场所暴力调查及理论模型研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小淼;职专生危险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秦万山;烟台市高职院校校园暴力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支愧云;青少年学生危险行为及其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侯秀芬;技校学生危险行为及其与自我统合危机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绍义;苏州市学生伤害事故及救济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汤亮;校园暴力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覃思;珠海、恩施两地中学生人际间暴力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简敏;校园危机管理策略与大学生应急能力培养途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艳琴;青少年暴力行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浩生;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汉强;对校园学生暴力的反思[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6期

2 阮青,黄林,韩彦彬,黄立嵘,张结宏,黄兆勇,杨娟,方志峰;广西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状况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5年05期

3 张蕊;校园暴力应急预案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11期

4 李美华;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任敏;在校大学生网迷状况调查——武汉高校个案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J];青年研究;2002年07期

6 张旺;美国校园暴力:现状、成因及措施[J];青年研究;2002年11期

7 彭宁宁,罗春燕,朱蔚,周月芳,高根娣;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浅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8 管晓静;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孙江平;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现状(二)——易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4期

10 孙江平,宋逸,马迎华,陈虹,陈晶琦,余小鸣,张冰,斯颀,籍红;中国5省市中学生危险行为调查报告(三)——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物滥用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立军;学生伤害事故与学校的注意义务和过错[J];基础教育;2004年02期

2 孙百娥;;论有效的责任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隋旭;王立群;高成凤;;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健 丁中华 李德锐;侵害学生事件应引起关注[N];连云港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张文章;校园官司为何多[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3 方兴业;全市学生有望加购意外伤害险[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记者 刘小荣;学校,你让家长放心吗[N];西安日报;2001年

5 谭晓玉(上海市教育法制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博士);学生伤害事故赔偿:钱从何而来?[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席锋宇;体育课缘何纠纷高发[N];法制日报;2004年

7 许含宇;在职教师不得有偿兼职兼课[N];福州日报;2007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周森;我市校园安全社会满意度达97%[N];深圳商报;2007年

9 记者 朱振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N];光明日报;2004年

10 许林贵 全晓书;读懂孩子们的自尊心[N];光明日报;2004年



本文编号:880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80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9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