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搜索算法的组卷系统研究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基于智能搜索算法的组卷系统研究与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试题库 自动组卷 数学模型 遗传算法 小生境 自适应遗传算法 遗传-灭变算法
【摘要】: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育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自动组卷系统的研究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目前,虽然已有前人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自动组卷系统,但这些系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缺陷。有些系统的通用性较差,系统的设计对试题库的依赖性较大;有些系统的试题属性设置过于简单,系统运行速度虽然很快,但因反映试题质量的属性太少而不能对生成试卷的质量有较客观、科学的评价;有些系统为追求生成高质量试卷,设计的组卷算法又太复杂,系统运行效率得不到提高。 本文在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动组卷系统的建设理论进行了探讨,对试卷的测量标准和参数进行了分析,选择试题类型、知识点、难度、区分度、分数、答题时间、曝光度、最后一次抽题时间等约束条件建立了组卷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针对组卷实际,选择了遗传算法作为组卷算法,在深入研究遗传算法的基础上,针对组卷问题选择了几种算法作为改进的遗传算法。接着,在建立了试题库的同时提出了组卷的策略,并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组卷流程。最后编制了相应的软件,进行了大量的组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高效、合理而有效的。
【关键词】:试题库 自动组卷 数学模型 遗传算法 小生境 自适应遗传算法 遗传-灭变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12-13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13-14
- 第二章 遗传算法理论14-31
- 2.1 概述14-16
- 2.1.1 遗传与进化14
- 2.1.2 遗传算法起源14-15
- 2.1.3 与遗传有关的几个重要的生物学术语15-16
- 2.2 基本遗传算法描述16-19
- 2.2.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16
- 2.2.2 基本遗传算法的构成要素16-17
- 2.2.3 基本遗传算法描述17-18
- 2.2.4 基本遗传算法的形式化定义18
- 2.2.5 遗传算法的实现步骤18-19
- 2.3 遗传算法的基本实现技术19-26
- 2.3.1 编码方法19-20
- 2.3.2 适应度函数20
- 2.3.3 选择算子20-21
- 2.3.4 交叉算子21-23
- 2.3.5 变异算子23-25
- 2.3.6 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25-26
- 2.4 改进的遗传算法26-31
- 2.4.1 最优保存策略26-27
- 2.4.2 自适应遗传算法27-28
- 2.4.3 小生境遗传算法28-29
- 2.4.4 遗传-灭变算法29-31
- 第三章 基于智能搜索算法的试题库设计及组卷策略研究31-51
- 3.1 自动组卷系统建设理论31-36
- 3.1.1 自动组卷系统结构31
- 3.1.2 试题库建设理论31-32
- 3.1.3 影响试题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32-34
- 3.1.4 试题库设计要求34-36
- 3.2 自动组卷系统数学模型36-39
- 3.2.1 自动组卷系统原理36-37
- 3.2.2 组卷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37-39
- 3.3 试题库表结构设计39-42
- 3.4 智能搜索算法组卷策略研究42-51
- 3.4.1 自动组卷系统策略42-43
- 3.4.2 组卷步骤43-44
- 3.4.3 编码方案44
- 3.4.4 适应度函数44-46
- 3.4.5 初始群体的产生46
- 3.4.6 选择、交叉及变异算子46-49
- 3.4.7 运行参数49
- 3.4.8 算法流程49-51
- 第四章 自动组卷系统的实现及评价51-64
- 4.1 自动组卷系统的总体结构51-52
- 4.2 自动组卷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52-55
- 4.2.1 考试科目管理52
- 4.2.2 试题管理模块52-53
- 4.2.3 试卷参数输入模块53-54
- 4.2.4 试卷生成模块54-55
- 4.3 产生初始群体流程55-56
- 4.4 智能组卷算法性能分析56-61
- 4.4.1 随机组卷算法与遗传组卷算法测试对比56-58
- 4.4.2 采用遗传-灭变算法的实验分析58-61
- 4.4.3 实验结论61
- 4.5 系统特点61-62
- 4.6 总结与展望62-64
- 参考文献64-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7-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甫;孙力娟;黄海平;郭剑;刘学源;;信息化试题库自动组卷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2 华彤文,高盘良;《高等化学试题库》的研制和应用[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8年04期
3 吕哲勤;对使用试题库组卷考试的几点看法[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5年02期
4 夏鲁惠;《高等化学试题库》应用经验研讨会召开[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05期
5 陈京苗;;关于如何加强高校考试管理、提高考试信度与效度的思考[J];学周刊;2011年01期
6 吴洁明;陈佳;;基于试卷质量分析的计算机基础题库建设实证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李绍基;胡荣伟;朱黎;;中学题库建设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09期
8 刘永立;;构建基于Java平台的网上考试系统[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09期
9 赵晶;闫育东;;篮球裁判员多媒体理论考核系统的研制[J];体育科学;2003年03期
10 黄山;林建荣;;儿科护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六刚;;运筹学智能测试系统[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庄华;李伟;范莉莉;;机械制图试题库的研究与开发[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3 袁洪芳;杨巧宁;赵淑清;;自动组题系统的开发[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冠明;;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微机管理项目的建设与探讨[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江捷;王铁流;赵影;崔刚;;关于高校实行考教分离的思考[A];2007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雪颖;;基于XML与JMF实现考试自动组卷[A];Java技术及应用的进展——第七届中国Java技术及应用交流大会文集[C];2004年
7 张仁龙;李晓华;;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的设计[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8 吴强;王同根;陈海明;陈吉美;吴操政;;Fuzzy-Grey关联分析用于试题库系统的综合评判[A];模糊集理论与应用——98年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8年
9 宋志宏;贾冬梅;;数据库辅助练习测试系统[A];第十九届中国(天津)'2005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姜雷;;基于Word的无纸化考试研究[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海平;新晃纪委推行机关考学机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2 汪世福、许志天;立足岗位推进变革大有作为[N];解放军报;2004年
3 夏正海;三项农机职业标准通过国家审定[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8年
4 记者 庄瑞玉;企业可自行招调工考评[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记者 常莎莎;安徽联通建成内控试题库[N];人民邮电;2010年
6 杨高祥邋赵安林;黎平国税干部热衷上网做题[N];中国税务报;2007年
7 空军工程大学工程学院 钟咏兵 冯金富 张瑞昌;自适应试题库的设计与实现[N];计算机世界;2001年
8 隋冬;2009年吊装能手大赛在江苏举行[N];中华建筑报;2009年
9 唐一达;字处理软件挺进国际市场[N];科技日报;2005年
10 融溶;现在报考NCNE八折优惠[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管宝云;基于混合智能算法的高校时间表及自动组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张海龙;皮肤性病远程医学的理论探讨与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东辉;基于delphi的网络考核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陈丽娜;基于遗传算法的试题库组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义良;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智能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晓峰;《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考试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葛宪强;基于十进制编码遗传算法的试卷生成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秋娜;基于J2EE的网络考试系统研究与实现[D];厦门大学;2009年
7 郑春艳;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6年
8 朱接文;一个基于.NET框架在线考试管理系统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袁鑫攀;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智能考试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王珊;无纸化考试系统组卷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744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74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