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西方教育思想“后现代主义转向”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05 12:26

  本文关键词:西方教育思想“后现代主义转向”的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 教育思想 多元性


【摘要】:后现代哲学思维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导致了西方教育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转向。转向之后的后现代主义教育重新审视教育中的理性,重新思考教育中的同一性与主体性问题,为教育理论研究起到一种刺激作用,是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模式,是教育研究方法的诱发剂和生长点;但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过分强调不同性、多元性、边缘性,大肆渲染西方文化的危机,又使人忽视了教育共同性的东西。因此,认真吸取西方后现代教育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我们变革高等教育观念,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后现代 教育思想 多元性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编号:07SJD710027)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编号:D/2006/01/081)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后现代哲学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理智和文化信条进行质疑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后现代哲学是对17世纪以来西方“启蒙哲学”的批判。我们知道,现代主义哲学发端于17世纪的启蒙时期,西方的现代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霞;布洛克的后现代课程观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马凤岐;“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3 孙朝;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4 余桂红,贾永堂;对我国确立世界一流大学理念的审视——赫钦斯教育思想的历史再认[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张楚廷;高等教育生命论哲学观[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陈国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体性缺憾及范式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汪乔山;;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后现代主义观透视[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卢进南;;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9 吴致远;后现代语境中的技术与技术哲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陈泉生,郑艺群;法学研究范式变革之我见[J];当代法学;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汪霞;课程研究:从现代到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海平;后现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转型——迈向反思型行政法[D];吉林大学;2004年

8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9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彬;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学生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许凯;论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于泽元;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邱健;后现代语境中的历史化理论[D];苏州大学;2002年

5 张灵芝;后现代课程观及其在中国的适切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金华;后现代主义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陈翠荣;批判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教育观念解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文涛;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高等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益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余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霍江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临床前期课程设置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文铸;教育思想何其多!──兼评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学风倾向[J];中小学管理;1996年05期

2 张道春;;应试教育的历史思考[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蒋平;;谈谈校长的教育思想、办学思想和文化治校[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5期

4 董波林;李英辉;;从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看体验式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5 周自强;;钱学森教育思想的启迪[J];留学生;2010年12期

6 付先全;;教育不能承受之轻——对现实世界中教育思想缺失的反思[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王艳萍;;李大钊的儿童早期教育思想[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徐冠杰;吴健;;从教与学看孔子的教育思想[J];文学教育(中);2011年08期

9 卢毅;;《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教育思想——浅谈教育公平[J];中国-东盟博览;2011年05期

10 周小李;;毛泽东教育思想新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轩辕轲;;陈亮事功之学的教育思想简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赵蒙成;;斯宾塞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方晓东;;希腊化与罗马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覃壮才;;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演变模式的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陈知义;;哲人其萎 思想长青——浅谈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孔令琼;;论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中的和谐要义[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德安;;大同思想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是汉儒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卫明;;简论墨家教育思想的实践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李剑萍;;左宗棠教育思想散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兰馨;;孙中山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义;关于海德格尔教育思想的猜想[N];天津教育报;2010年

2 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罗莺莺 陈志武;王沛清教育思想 与实践研讨会举行[N];湖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晶 特约记者 梁炜;我省举办汪金权教育思想研讨会[N];湖北日报;2011年

4 汨罗市大众中学 刘建辉;《论语》教育思想之因材施教[N];岳阳晚报;2011年

5 赵明仁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校长教育思想的力与美[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 任水霞;简论墨子的实践教育思想[N];光明日报;2008年

7 市教师进修学院供稿;用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统领教育教学工作[N];盘锦日报;2009年

8 记者 孙博;杜斌丞教育思想研讨会举行[N];各界导报;2007年

9 记者 万君邋实习生 任欣;杜斌丞生平暨教育思想研讨会在西安举行[N];陕西日报;2007年

10 陈木兰;西方教育思想:可以反复燃烧的能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向荣;科南特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英;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丽群;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韵;王韬的教育思想[D];苏州大学;2008年

5 张广明;刘基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文军;《论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周泉;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蒲自林;论邓小平的教育思想[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张梅;邓小平教育思想与中国教育改革[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宏;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6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76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