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

发布时间:2017-10-18 04:40

  本文关键词:“人本”理念下的教育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人本 以人为本 教育取向


【摘要】:从理论上明晰"人本"的教育理念及取向是"以人为本"教育实践展开的重要前提。"人本"理念强调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及其对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具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成性。"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人的具体性、差异性为出发点,淡化教育的标准化、符号化和理想化,从划一性教育走向差异性教育、从符号化教育走向自然化教育、从预设性教育走向生成性教育。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
【关键词】人本 以人为本 教育取向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作为以人为实践对象的教育,“人本”理念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不能不思考的。如果以“人本”理念来透视教育,现行的教育,从教育制度到教育实践,会是怎样的呢?如果教育真正体现“人本”理念,那么教育又应当是怎样的呢?一教育“以人为本”的理据在思想史上,人本的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2 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34期

3 卢红学;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才理念[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5期

4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7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8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9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10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友芬;;论高校图书馆人本主义理念的建构方式[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琼;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D];河南大学;2008年

2 李金磊;游戏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价值[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岳;技术哲学视野下教育技术的价值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PI戎;;历史唯物主义应当研究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_5文煜;;人的UO楲在櫖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刘梦溪;;马克思的异化思想[J];学习与探索;1980年02期

4 毕治国;;论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异化概念[J];学习与探索;1980年06期

5 陈象成;;人性·共性·差异性——与胡义成同志商榷[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0年01期

6 Ю.Д.弗洛贝;马积华;;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哲学——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美学观点在唯物史观中的作用[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3期

7 邢贲思;;费尔巴哈的伦理学说述评[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4期

8 祝大征;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J];人文杂志;1981年05期

9 靳绍彤;也论人性[J];求索;1981年04期

10 孙伯揆;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本主义的批判[J];江淮论坛;198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德富;李宣瑚;;“人的可靠性分析”与地震监测预报[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2 周伟文;;妇女与社区环境管理[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3 孟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后结构主义——走向对话的汉语理论界[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4 高颖维;;金字招牌“德”来铸——贵友大厦“以德为魂,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之路[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5 谭尚辉;;运用系统经济思维 建立本企业最经济的运行方式[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霍爱军;;提高邮政企业“用户满意度”的措施[A];用户满意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宋晓玲;;非智力心理因素与教学的关系[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8 宋小冬;马莹华;;心理咨询中的人性观概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9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10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大会发言[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庆喜;以人为本的管理[N];安徽经济报;2000年

2 志勇;家庭装修应以人为本彩色暖气成时尚[N];北京日报;2000年

3 李国庆;关于包装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N];中国包装报;2000年

4 张晴;“珍惜生命 以人为本 欲不可无 欲不可纵”[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康晓光;西部开发要给多数人创造发展机会[N];中国工商报;2000年

6 记者 王 娅;城市空气质量将改日报[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马智;多厅影院 别样风景[N];中国交通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平;以人为本 教文育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张再林;关于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周丽娟;新设计带来以人为本新观念[N];中国汽车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纪明泽;学校: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家园[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曾芬钰;论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可持续性[D];厦门大学;2003年

4 刘涛;刑事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孙建;人本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骆方金;增长与人本:现代桂林城市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都本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王辉;迷恋与拒抗下的孤独守望[D];河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松;浅论胡风文艺思想的渊源与精髓[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白玉;致纬公司网络营销研究与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3 陈慧;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士文;盘锦市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兰向春;中等专业学校数学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谭颖;商业步行街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塑造[D];湖南大学;2001年

7 王丹;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和室外空间环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曹海婴;城市休闲广场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1年

9 刘扬;哈尔滨市居住小区居民对绿地需求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10 朱有荣;马克思异化理论与现实批判[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53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53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