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与教师成为研究者

发布时间:2017-10-18 06:54

  本文关键词: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与教师成为研究者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中小学合作 合作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


【摘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课程教学的研究者,,同时也给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空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缺少独立开展教育研究的意识,也缺少做科研的能力。因此很多学校选择与大学合作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与教师成为研究者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对于教师成为研究者有什么意义?什么样的大学中小学合作能够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等与之相关的问题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简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理论界对“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和“教师成为研究者”两个论题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并从教师在合作研究中扮演的角色这一角度将合作研究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主要包括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科研观,教师在合作研究中获得研究的知识技能,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对形成校内教师“研究共同体”的意义。第四部分的内容是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如何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涉及研究的定位,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关系两部分内容。第五部分根据H大学与W市四所小学的合作研究分析中小学教师在合作研究中身份缺失的三种表现及其原因,第六部分是对策性建议,从参与合作研究的大学研究者、小学教师、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分四个角度提出建议,并在最后阐述了笔者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考。 本文重在理论阐述,同时加入了部分实践案例,旨在深入了解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困难,期望能给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大学中小学合作 合作研究 教师成为研究者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51.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一、引论10-16
  • (一) 问题的提出10-11
  • (二) 研究现状分析11-15
  • (三) 研究意义15
  • (四) 研究方法15-16
  • 二、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的历史审视—一个教师角色的角度16-23
  • (一) 概念界定16-18
  • (二) 教师作为辅助研究者的合作研究18-20
  • (三) 指向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合作研究20-23
  • 三、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23-31
  • (一) 教师在合作研究中获得研究知识和技能23-28
  • (二) 合作研究有助于形成“研究共同体”28-31
  • 四、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如何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31-39
  • (一) 指向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合作研究定位31-34
  • (二) 合作研究中必须处理好大学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34-39
  • 五、大学中小学合作研究中教师作为研究者身份的缺失及其成因39-48
  • (一) 基本背景39-40
  • (二) 教师作为研究者身份缺失的几种表现40-41
  • (三) 影响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外界因素41-45
  • (四) 影响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内在因素45-48
  • 六、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合作研究的建议及思考48-57
  • (一) 合作双方需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职48-51
  • (二) 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必要的机制保障51-54
  • (三) 我对“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考54-57
  • 参考文献57-63
  • 后记6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云斐;合作 共生 共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旭;高校参与下的中学教师研修共同体支持平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孙洋洋;不同类型学校合作伙伴关系的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苗娟;浙江省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霞;基于专业引领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莹;有效的大学—中小学合作个案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姜培;初中学生电路电流前概念及其转变的行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超;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发展中的权力冲突与调适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梦;理论与实践融合: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53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53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9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