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教育与人的卓越

发布时间:2017-10-22 13:25

  本文关键词:论教育与人的卓越


  更多相关文章: 个体生命 人的卓越 教育


【摘要】: 人是不断超越、不断追求生命力量之充分张扬、不断追求人之卓越的存在。人的卓越指向的是生命之种种可能性的尽情展现,它激励人们不断攀登人性之真善美的座座高峰,它体现的是生命之实然状态与应然之景的真实统一。生命本身是一种不断追求卓越的存在,人之卓越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它是生命不断向前的动力和指南针,它犹如人性之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一样,无论是疾风还是暴雨,它永远激励着生命与各种困难、苦难相抗争,它成为了生命深处永远的希望。教育,是塑造人之灵魂、引领人之精神健康成长的事业,它本身理应包含着颂扬、激励、引领、实现人之卓越的使命,对人之卓越的关注是教育永恒的使命和责任。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识读人的卓越。梳理、分析了中西方哲学中的“人的卓越”,并进一步探讨了“人之卓越”的内涵,提出了人之卓越的特征:创造性、理性、德性和审美性。 第二部分,追求人的卓越:人与教育的共同诉求。追求人之卓越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升华人性、完善人格和提升人生境界、追求美好人生的过程;人之卓越关照下的教育,成为了彰显生命之潜能的生存方式,成为了生命之个性、理性、德性和审美性之成长的“教化”场域,这也就要求教育始终要坚持扬善的价值立场。 第三部分,现实教育中对人的卓越的异化及归因分析。列举了现实教育中人之卓越被异化的种种表现,并对之进行归因分析。 第四部分,走向人的卓越:教育的永恒关注。探索教育如何关注人的卓越。主要从施行教化式的教育,启蒙理性、培养德性;关注人文精神课程,唤醒人的卓越的意识;倡导个性化教学,彰显人的最大可能性的力量;建构良好课堂生态,释放人之卓越的活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个体生命 人的卓越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引言9-10
  • 一、识读人的卓越10-36
  • (一) 人的卓越的历史向度11-25
  • 1.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人的卓越11-14
  • 2. 西方哲学视野下人的卓越14-25
  • (二) 人的卓越的内涵25-29
  • 1. 人的卓越是人之为人的最高可能性26-28
  • 2. 人的卓越是人追求至高至善的理想和愿望28-29
  • (三) 人的卓越的特征29-36
  • 1. 创造性29-30
  • 2. 理性30-32
  • 3. 德性32-33
  • 4. 审美性33-36
  • 二、追求人之卓越:人与教育的共同诉求36-46
  • (一) 诉求“至善”:人性的至高形式36-41
  • 1. 升华人性36-37
  • 2. 完善人格37-39
  • 3. 提升人生境界39-40
  • 4. 追求美好人生40-41
  • (二) 守望“理想”:教育的精神诉求41-46
  • 1.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41-43
  • 2. 作为一种教化43-44
  • 3. 作为一种“扬善”的价值立场44-46
  • 三、现实教育中对人之卓越的异化及归因分析46-60
  • (一) 生命的猥琐和平庸——现实教育中对人的卓越的异化46-53
  • 1. 学生创造精神的桎梏:超越之维的消解46-48
  • 2. 学生价值理想的功利化:人格的萎缩48-49
  • 3. 学生德性的工具化:人性的迷失49-51
  • 4. 儿童世界的遮蔽:生命灵性的淹没51-53
  • (二) 精神萎靡的背后——现实教育中人之卓越的异化之归因分析53-60
  • 1. 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53-55
  • 2. 规训式的教育活动55-57
  • 3. 标准化的课程57-60
  • 四、走向人的卓越:教育的永恒关注60-78
  • (一) 实施“教化”:崇尚人之卓越的教育活动60-66
  • 1. 启蒙理性60-63
  • 2. 培养德性63-66
  • (二) 关注人文课程唤醒人的卓越意识66-69
  • 1. 树立人文化的课程观66-67
  • 2. 彰显人之卓越的课程设置67-69
  • (三) 倡导个性化教学彰显人的最大可能性69-73
  • 1. 尊重差异珍视个性70-71
  • 2. 挖掘潜力发展人之可能性的“制高点”71-73
  • (四) 建构良好的课堂生态释放人之卓越的活力73-78
  • 1. 师生对话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73-74
  • 2. 相信学生尊重儿童74-76
  • 3. “解放”课堂释放生命活力76-78
  • 结语78-79
  • 参考文献79-86
  • 后记86-8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晨;胡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卓越人格培养探析[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2 代盼盼;;教育的生命回归——基于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和反思[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9期



本文编号:1078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078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