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即时通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
【摘要】:即时通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基本技术之一,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即时通讯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在现代教学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 贺州学院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信息时代的教育将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技术作为网络技术中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将会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的学习行为产生深刻影响。一、即时通讯综述即时通讯是一个终端服务,它允许两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少华,郑雪;整合人格: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心理学动态;2000年04期
2 柳延东;;以建构主义为指导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创造性思维[J];社科纵横;2007年10期
3 赵伟;建构主义学习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年04期
4 邹辛程,钟敏;从课堂走向终身学习[J];集美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马莹;;建构远程开放教育中自主学习的模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7 丁邦平;建构主义与面向21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8 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9 陈琦,张建伟;基于多媒体的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陈立;论成人课程的实质[J];成人教育;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绿青;;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丽红;;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向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当前新课改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邢晓春;;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远程教学的启示[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5 艾戬;林博;;关于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能力的探讨[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晏刚;吴业正;厉彦忠;候予;鱼剑琳;;网络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浅析[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邢强;样例解题步骤编码对原理学习和迁移的影响[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桂春;激进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任丹凤;中小学教科书编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真;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亚芬;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冯x玲;中学思想政治课堂对话教学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邓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何英;用探究式教学促进初中生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天霞;中学物理网络教育资源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白俊杰;学前儿童抽象能力和认知灵活性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龚丽萍;基于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应用题教学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元认知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邓和秀;建构主义及其观点下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初中部分)解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沈石雯;地理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及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超;刘海军;;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10期
2 史素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上的异同分析[J];新课程(教师);2010年12期
3 潘巧明;;构建非线性教学模式 实现数学教学个性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28期
4 彭立;乔爱玲;王楠;;基于建构主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9期
5 程前光;;浅谈基于计算机的英语多媒体教学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1期
6 罗乾章;徐君;;信息组织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冲突和协调[J];图书馆学研究;2007年02期
7 王子仁;张健;;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课程建设[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刘玉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学多媒体语文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9期
9 柳延东;;即时通讯技术对现代教学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7年07期
10 杨海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级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庆江;王秀珍;佟盛林;顾伟泉;徐鑫成;;建构模式下的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雅荣;《微机原理》课程多媒体学习软件设计与开发[D];河北大学;2004年
2 于方军;中学生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红梅;基于网络的微格教学系统的设计[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苟洁;湖北省乡镇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研究及解决方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20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2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