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评价研究的三个主题
本文关键词:美国教师评价研究的三个主题
【摘要】:教师评价是美国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成果也很丰硕。围绕“为什么进行教师评价,评价什么以及怎样评价”三个主题,美国的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对这些研究进行介绍与借鉴,对我国的教师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G571.2
【正文快照】: 教师评价(teacher evaluation)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程序,采取多种方法搜集评价资料,对教师个人的资格、能力及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师评价是美国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关教师评价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本文对美国教师评价研究的主题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汇亮;;英美两国教师评价的理念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项瑾;我国中小学校长“走课”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理;社会需要与学校体育目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苏晓琴;怎样教导学生学好物理学[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3 汪肖苹;干部考核工作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4 刘立辉;英语创造教育的目的、范畴和方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02期
5 沈亚军;谈中学计算机教学论课程的构建[J];云梦学刊;1999年04期
6 黄国良,钱林晓;浅谈试题库系统建设之基本思路——以桂林旅专试题库建设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7 胡庆芳;美国教育部1998~2002年教育发展战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8 杨银田;跳远运动员多年训练的阶段划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林一达,林爱华;谈器乐考级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J];南平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任晖;中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欣荣;;柯博文谈美国学者研究中国经济史的动态[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2 陈君石;;人类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美国学者Kenneth Olden在第九届国际毒理学大会上的发言[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3 郭尚兴;;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性质与原则[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徐超申;;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农村水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C];2006年
5 朱正佳;陈勇;陈培元;郭秀华;;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调研及建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7[C];2007年
6 黄勤;袁涛;;对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哲学思考[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7 刘学浩;胥琪;;食品冷冻粉碎的原理、特点和目的[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徐超申;;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樊变兰;范改萍;肖艳;;音乐疗养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宇浩;王哲;傅小兰;;人造物的归类:独立于设计意图的直接通路[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建矿 本报通讯员 张改娣;“我非常想生活在这里”[N];河南日报;2006年
2 孔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对中国新领导集体的几个“想不到”[N];第一财经日报;2004年
3 王敏;日本自民党:美国学者的评论[N];学习时报;2002年
4 余洋;美国学者预测新世纪的家庭变化趋势[N];光明日报;2001年
5 文平;我院代表团参加国际美学大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王则柯;一个美国学者眼里的中国经济[N];南方周末;2004年
7 石芳;美国学者提醒你:保持快乐[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刘宝森;美国学者蹲点,见证中国农村巨变[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见习记者 周孟娟;我市开展劳动用工情况检查[N];自贡日报;2006年
10 董学清 刘宝森;一个美国学者眼中的邹平农村巨变[N];联合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理解”视域下的幼儿园教师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奔;爱默生与美国个人主义[D];厦门大学;2008年
3 白丰绩;20世纪美国基督教基要主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桂亚胜;故意犯罪的主观构造及其展开[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王伟;现代汉语欧化与翻译策略之综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费小平;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贾s,
本文编号:1262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6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