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化解冲突:和谐社会的德育之道

发布时间:2017-12-10 18:05

  本文关键词:化解冲突:和谐社会的德育之道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利益集团 强势群体 弱势群体 学校德育


【摘要】:和谐社会的德育建设既要注重普遍性又要关注特殊性,既要重视共同性又要分清差异性。德育之道有三重含义:作为德育本质与动力的道;作为德育制度建设的道;作为德育方法与途径的道。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和谐社会的德育之道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化解冲突是其核心思想,深刻认识这一点对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纠纷,深化学校德育改革,推动和谐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德育之“道”的三重含义(一)作为德育本质和动力的道中国象形文字中含义最为丰富的“道”字,自古就一直被孜孜以求的学问家、思想家探究、践行、追寻着。“道”最基本的意思是“铺设道路”,内涵为“引导”之意。在《易经》中,“道”乃指整个卦象体系所依据的那一潜在事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增奎;教育行动研究的构思与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骆秉全,孙璞;论体育课教学的艺术[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陈海;从大纲的变化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李海燕;北京市普通高校实施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许东民,黎学明;网络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杨颖;潘伯祥;;经济社会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及框架体系[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7期

8 查永军,吕冰;制约大学生参与式学习能力养成的因素分析[J];成人教育;2003年12期

9 朱成科;;分化与整合: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唐东楚,刘玉梅;论法学教育的职业伦理关怀[J];当代法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国兵;;我国教育政策的手段性功能初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文;教育产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翟海魂;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宏海;《中国濒危脊椎动物》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何静;青少年人格教育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于波;“拟经验”教学观与“GX”教学原则的整合性实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付八军;蒋梦麟及其教育价值观初探[D];湘潭大学;2001年

8 苏同福;化学分层递进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0 徐桂贞;论高校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吉泰;;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远程高等教育[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佟慧;;和谐社会下的和谐校园[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8期

3 何桂华;;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9期

4 王利;杨小平;;浅谈当代学生心理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5 张君;;和谐社会与教育公平问题探析——用《七个怎么看》解读中国现实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5期

6 李本友;吴玲;郭孝文;;和谐教育的观察与构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高兆荣;;教育需要培养淡定的人才[J];学周刊;2011年08期

8 梁国祥;;为何中国教育一“减负”上帝便发笑?[J];基础教育;2007年09期

9 王文龙;赵妍;;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发展经济学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9期

10 叶清;;科学性是科学普及的灵魂[J];厦门科技;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2 黎吉秀;;对我国西部教育公平问题与政府职责的认识与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祖超;;实现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湖北服务研究报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s,

本文编号:1275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75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a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