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教育学的批判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现代性”教育学的批判与反思
【摘要】:教育学独立以来,以服务于现代工业生产和构建严密的逻辑体系为旨趣。在获得数量和效率的同时,却逐渐失去了它原本具有的生活性和文化批判的品格。这主要表现在教育学在学科建设上仅仅关注学科逻辑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漠视多彩的教育现实。教育学应恢复它的文化批判本性,走向实践、关注生命。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FHB011532)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在传统社会,教育是无“学”的。通常认为,教育学是近代以来伴随知识的快速分裂和工业化的进程而独立的一门学科。对于其独立的标志,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夸美纽斯于1632年著就的《大教学论》是独立的标志。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要以赫尔巴特于1806年著就的《普通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柳海民,李伟言;教育理论原创:缺失归因与解决策略[J];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旭东;教育学视野中的学术规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2 柳海民;林丹;;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李姗姗;于伟;;本土化信念:我国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前提性动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丁金霞;对教育理论本土研究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马多秀;;构建中层理论: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6 刘旭东;;学术与学科:教育学术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1期
7 侯彦斌;;略论教育理论原创与区域教育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戴军;戴淑艳;;试论我国“教育本土化”研究演进的话语谱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爱勤;;国际课改经验本土化超越的策略[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马多秀;;构建中层理论:教育理论研究本土化的可能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家访;我国课程理论的本土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婷;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西文化交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雷云;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姗姗;他者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冰;回眸与超越——先秦时期原创性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钱婷;研究性学校变革背景下教育学者生存方式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静;论走向复杂性思维的教学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雪;教育学原创性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4 寇敏娟;教育知识批判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赵兴明;应用型教育理论研究的困境与出路[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晓峰;创新理论的若干问题[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鸣铎;牟永福;;从马克思、韦伯到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异化的批判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张宁娟;;学术批评与教育学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1期
3 牛利华;;教育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的考辩——历史、现实及其未来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7期
4 姬建峰;;教育学理论的开放性品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吴康宁;;日本教育学的发展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6 王学臣,李润洲;教育学的“病症”与“处方”——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教育学的“把脉”与“诊治”[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7 游小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变化及启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邢荣;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关联[J];教学与研究;2005年10期
9 周劭馨;;一部富有现代性的作品——读熊正良长篇新作《别看我的脸》[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朱君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体现——“汪曾祺热”缘由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10 执笔人 张旅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瑛;走向反思建筑设计学——建筑设计知识批判与重建[D];重庆大学;2004年
2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6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8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78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278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