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
本文关键词: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 出处:《大学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赫尔巴特 杜威 教育思想
【摘要】:从其对学生兴趣的重视、对学生主动性、经验和交际的重视来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但不能简单地称为教师中心论,而且更接近学生中心论。他关于教学阶段的论述不但表明了兴趣具有好坏高下之分,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教学功能。撇开先入为主的各种看法,从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原著来看,二者的教育思想,共识多于分歧。
【作者单位】: 长沙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0-095
【正文快照】: 今天的教育界通常认为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所谓传统教育思想是与现代教育思想相对立的一个概念。尽管关于这两个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是,通常认为,赫尔巴特与杜威分别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正是因为把他们的教育思想两相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石瑛;;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3期
2 魏迪;;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共性特点及其现实意义[J];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9期
3 任胜洪;再论“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之争——从赫尔巴特到杜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闵卓;;杜威与赫尔巴特道德教育目的观的比较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9年05期
5 李冬宇;陈萍;黄亚东;;课堂教学模式辨析[J];科技资讯;2006年10期
6 刘远碧;廖其发;;赫尔巴特与杜威师生观的比较与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杜幼鹏;;从现代教学论看“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8 禹云闪;陆自荣;;交互主体对德育师生关系重构的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郭戈;;兴趣教育思想发展的“三部曲”——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兴趣说[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4期
10 徐小洲,张敏;杜威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赵敦华;;杜威的进化发生学方法[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7 汪永康;;杜威: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改造[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冯抗胜;;她曾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记中原女战士杜威[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9 张斌贤;;近十年杜威研究的新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我读《民主主义与教育》[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5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阎勇译;创造性的民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彭国华;重写大哲的心路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田光远;杜威哲学解读技术文化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陈华;中国球员身价多少[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郭洪体(东南大学艺术系);哲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文祥;杜威的经验概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5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顾彬彬;教育学视域下的现代童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靳涌韬;教育学视域下我国现代学校变革有效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8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9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文郸;赫尔巴特兴趣教育思想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吴继维;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加渔;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幸玉芳;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文华;杜威“情境”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8 魏中华;审美与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红贞;杜威“艺术即经验”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平;杜威“经验”概念的独特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02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310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