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霍克海默的审美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1-10 03:05

  本文关键词:论霍克海默的审美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 出处:《现代哲学》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霍克海默 审美教育观 价值


【摘要】:文章阐明了霍克海默的审美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提出他的审美教育观是以主客体相互中介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以强调培育反思能力与自由个性的人为目标;他的这一审美教育观念不仅影响了现代德国美育教育学理论,也影响了美育教学和艺术创作,对于我国当代美育理论与教学实验及发展文化产业,都具有积极的借鉴及启示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Horkheimer's aesthetic education view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and points out that his aesthetic education view is based on the "social critical theory", which interacts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The goal is to emphasize the cultivation of reflective ability and free personality; His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 not only affected the modern German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but also affecte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ing and artistic creation, for our contemporary aesthetic education theory and teaching experi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Both have positiv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G40-014
【正文快照】: 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是德国社会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通过批判西方传统理论与现代文化工业而表达了独特的审美教育观。一、霍克海默审美教育观的思想基础作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任职时间较长的一位所长,他的审美教育观建立于自己所开创的“社会批判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力,陈志鑫;卢卡奇“物化”理论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李小娟;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4 陈树林;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5 刘振天;大学社会批判精神的源泉及当代境遇[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陈乐;;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浅析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J];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7 李春媚;大众传媒的问题与未来[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潘艺林,刘光明;增强西南高校批判功能的意义与策略[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吕新光;对私人话语兴盛于传媒的反思——从情感类电视节目谈起[J];当代传播;2003年06期

10 陈振明;是从乌托邦到科学,还是从科学到乌托邦——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乌托邦理论[J];东南学术;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6 刘永谋;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谢登斌;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奎清;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维方式[D];郑州大学;2001年

2 郭海龙;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的人”学说及其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冯玉华;后现代伦理观及其道德教育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周星;从马克思主义看马库斯的技术价值思想[D];山西大学;2003年

5 晏如松;技术的价值荷载及其审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敏;弗洛姆技术社会人道化思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8 李志武;技术理性与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运炽;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媒介批评[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孔亮;;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理论对教育传播研究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炜君;批判理论观照下的现代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03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403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