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教育合作

发布时间:2018-02-12 16:10

  本文关键词: 中非合作论坛 中非教育合作 政策 成效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教育合作是中非关系的重要内容。自1956年中非开启外交关系以来,中非教育合作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和中非关系的深化而不断呈现出新的内容和形式。中非合作论坛为包括教育在内的不同领域的中非合作提供了制度性的框架和机制,为扩大和深化中非教育合作提供了机遇。论坛框架下的中非教育合作政策注重能力建设和务实行动,体现出互动性、自主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等特征。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中非教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日益提升、形式和主体渐趋多元,并初步形成了外部的多边高层磋商机制和内部的协调和信息交流机制。教育合作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同时也扩大了中国教育在非洲的影响力,还带动了国内高校的能力建设和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如今,中非教育合作在中非论坛框架下的战略基础地位日益显现。
[Abstract]:Educational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Africa relatio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in 1956, With the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geopolitics and the deepening of Sino-African relations, China-Africa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has been presented with new contents and forms. The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has provided an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mechanism for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including education. The policy of China-Africa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Forum focuses on capacity-building and practical actions,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ity, autonomy, systematization and integrity. The scale and level of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and the forms and subjec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e. And has initially formed an external multilateral high-level consultation mechanism and an internal coordination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mechanism.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h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education in African countries, but also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Africa. It has also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acity building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owadays, the strategic foundation of China-Africa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China-Africa Foru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apparent.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526.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有勇;;中阿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未来——从中埃教育合作谈起[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01期

2 张秀琴,薛彦青,强亚平,罗建波;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J];西亚非洲;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天社;;阿拉伯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及其影响[J];世界民族;2008年02期

2 高睿;徐立;宋钊;;非洲留学生特点分析与招生宣传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年03期

3 于欣力;郑蔚;;我国高校参与教育援非的多视角分析[J];学园;2010年05期

4 李安山;;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J];西亚非洲;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淳;减贫战略框架下日本对非洲的基础教育援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田梅;论冷战后中非关系的新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鹏;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与交流浅析[D];外交学院;2009年

3 张宏伟;试论新中国对非洲的援助[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吕旭;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大卫(DAVIT ARAKELYAN);中国—阿拉伯国家关系与中国软实力在阿拉伯地区的前景展望[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子月儿;;黑色风情醉京城[J];中外文化交流;2007年01期

2 ;时政篇:冲突与和平的较量[J];高中生;2007年03期

3 杨淑凤;;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理论思考[J];考试(高考文科版);2007年03期

4 陈保芳;;还是有点变化好[J];上海集邮;2007年03期

5 张发岭;申婵;;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非友好合作的新里程碑[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12期

6 崔华超;;“中非合作论坛”新闻报道角度分析——兼论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齐刚;林桂平;;中非合作,共创和谐世界[J];高中生;2007年14期

8 张军;;关注“友谊的聚首”[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7年03期

9 赵复查;我国实施民办教师政策的理性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0 黄育馥;走向私有化:印度因特网服务政策[J];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玛力;陈田;;西方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王一兵;王金友;赵娜;周元刚;田文广;;中国煤层气产业现状及政策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蔡君时;;城市公共交通的现代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段春霞;;循环经济中的政府责任[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5 高启杰;;国外农业推广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6 周媛;;把准人口基数 从出生入户做起[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7 王丁;韩映辉;王帅钦;曹兵海;;固原市肉牛产业调查报告[A];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杜震华;;公安机关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性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李燕玲;;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10 周婷;;现代服务产业及其政策创新[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顾玉清、孙天仁;中非合作论坛6周年成果展在京开幕[N];人民日报;2006年

2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N];人民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江山;走进非洲捕捉商机[N];无锡日报;2006年

4 赵章云;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熊争艳;中非合作论坛特别高官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06年

6 商务部副部长 傅自应;深化传统友谊 促进共同发展[N];国际商报;2008年

7 记者 陈一鸣;推进文明对话 发展友好合作[N];人民日报;2009年

8 记者 朱音;胡锦涛为新版《中国与非洲》杂志致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9 记者  张向群;荣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官方用车[N];中国交通报;2006年

10 袁钦玲;IT护航中非合作论坛[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大力;我国财政政策合理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罗守全;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何忠伟;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与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4 刘金峰;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职工分配制度研究:问题、思路和方案[D];复旦大学;2006年

5 王公龙;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陆江艳;“比鸡蛋更完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缪光平;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评价与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田志康;生命形式的知识产权及国家政策[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9 纪绍勤;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10 杨蒙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新华;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2 成玉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琳琳;农民工“逆流动”的实证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4 余琳;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探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5 林坚东;征地拆迁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李雪茹;建国后至六十年代前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余岭;贸易投资一体化下中国外贸政策与外资政策协调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8 牛利民;欧美国家扩大农产品需求的政策及其借鉴[D];湘潭大学;2005年

9 郑韵清;关于长宁区会展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龚远星;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法律政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06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06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