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就业指导对策
本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 就业心理 就业指导 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面对就业,很多高职毕业生表现出焦虑、恐慌和茫然,他们强调自我,但又信心不足,急需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要构建系统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动态与静态指导相结合,分阶段开展好择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并在学生管理以及社会实践中以职业人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
[Abstract]:In the face of employment, many 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show anxiety, panic and blankness. They emphasize themselves, but they are not confident enough, so they are in urgent need of employment guidance. To construct a systematic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system, dynamic and static guidance should be combined.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choosing a job, the guidance of starting a business and the guidance of employment in stages, and require students to behave according to the norms of professional behavior in student management and soci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7.38;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浩;周振平;佟天玮;;如何做好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杨春;择业观教育与毕业生职业价值的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3 金安娜;;高职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巧;;金融风暴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李倩;;基于高校就业工作的现状及创新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3 朱箫洁;王世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03期
4 刘景超;;加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构建高职就业教育平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马于强;罗云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J];中国市场;2007年52期
6 徐伟东;;试析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观的新变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7 钱晓蕾;;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调适与辅导模式[J];文教资料;2010年29期
8 郭平;;基于就业心理特征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1期
9 邱竹青;;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22期
10 曾琼芳;马于强;;实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就业的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夏丽萍;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意义、问题及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2 徐伟东;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观的理性分析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龙鹏举;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郭世强;大学生择业观的理性分析与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5 于春娥;建国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沿革与职业价值观的演变[D];山东大学;2008年
6 马鹏;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7 富恩强;中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钟灿权;云浮市中职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文萍;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朴玉霞;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道德储备[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戴肖松;黄平;周德华;黄宁益;;关于开展护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报;2006年01期
3 蔡海江,章可敦,杨华琴;当代大学生诚信水平与诚信观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峰;王岩;;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15期
2 朱亮;;探索金融危机下高职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疏导[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4期
3 覃伟纳;;浅议高职贫困生就业心理及管理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4 龙瑞红;;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5期
5 严良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探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邓海龙;;高职学生不良就业心理探析[J];纺织教育;2010年01期
7 宁镭;刘承磊;于小艳;;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浅析[J];学理论;2010年25期
8 卢彩雯;沈键;;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5期
9 黄春霞;;浅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7期
10 李平;;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几点思考[J];世纪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培明;胡芳;;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对订单培养模式的调查[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杨晓兰;;高职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4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5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宝敏;人才培养不达标 学校招生要减少[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何治慧;昆明冶专跻身全国百强高职院校[N];昆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国华 杨丽娟;“学生就业与我有关”[N];辽宁日报;2009年
4 记者 刘子烨;“以远虑解决近忧”[N];联合时报;2009年
5 陈红英;不再让学历决定一切[N];中国人事报;2005年
6 记者 张茧邋通讯员 童志宏 刘彦妮;5所高职院校接受“省检”[N];湖南日报;2008年
7 李海英;省高招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线公布[N];沈阳日报;2008年
8 记者 赖红英;广东公开招聘高职院校特聘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彦;打造高职院校排头兵[N];黑龙江日报;2009年
10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促进海南高职院校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3 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5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7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新南;基于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傅龙华;走向完整的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罗荣丰;湖南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成就、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咏梅;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塑造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7 卫振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8 王嘉禄;山西省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9 张小军;江苏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郑爱芳;工艺美术类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41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4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