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浅论赏识教育对青春期个体激励作用的局限性及其运用

发布时间:2018-03-04 23:37

  本文选题:赏识教育 切入点:青春期学生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人心,广大教师逐渐认同和采纳了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育方式已被严禁使用。教师注意避免使用讽刺挖苦口吻和侮辱人格的话语如"蠢猪"、"笨蛋"、"你没治了"、"你是朽木不可雕了"等,取而代之用"你进步了,真棒",或"祝贺你,真为你高兴"等作为激励学生的话语,这类表扬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但表扬的激励效果却没有彰显出来。相反,在教育实践中,却常出现这些现象:
[Abstract]:At present,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have gradually accepted and adopted appreciation education and incentive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disguised corporal punishment have been strictly prohibited. Teachers take care not to use sarcastic and degrading words such as "stupid pig", "fool", "you have failed to cure", "you are dead wood can not be carved" and so on. Instead, use the words "you're progressing, great," or "congratulate you, really happy for you" as motivational words. This kind of praise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n daily teaching and is widely used. However,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praise is not obvious. On the contrary,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se phenomena often occur:
【分类号】:G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升;;“夸学生”的艺术[J];石油教育;2009年01期

2 苗永新;;“棒杀”与“捧杀”[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3 ;信息之窗[J];宁夏教育;2004年04期

4 钟岩;;试论赏识教育[J];辽宁教育;2008年05期

5 刘东;;浅谈赏识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02期

6 陈全龙;;赏识教育与教育原则[J];学校管理;2002年02期

7 迟国松;;实施赏识教育浅议[J];职业技术;2007年10期

8 山平;;赏识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韩辉;;谈赏识教育[J];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年04期

10 周英武;;浅谈中学教育中的赏识教育[J];美与时代;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首治;;赏识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王艳玲;;赏识教育——新课改下爱的甘露[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3 陈锐宁;叶們;;重审“赏识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敏;;浅谈赏识教育及误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曾令缔;;谈谈赏识和惩罚在教育中的运用[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6 彭其合;陈莉;;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性——从赏识学生入手[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7 张颖;;用赏识托起学生飞翔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8 聂永平;;浅谈改善智障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策略[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9 倪海燕;;赏识——学生进步的阶梯[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成武;;论珠心算教学中的“赏识教育”[A];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学术研究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侯美丽;农村孩子更需要赏识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2 马兰;“赏识教育”不能“包治百病”[N];工人日报;2004年

3 姚世龙;赏识教育应以赏为主以罚为辅[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4 记者 周润健;赏识教育,对孩子多“竖大拇指”[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徐秀芳;赏识教育塑造学生的心灵[N];莱芜日报;2009年

6 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尹燕霞;和谐教育的境界——赏识教育[N];学知报;2010年

7 刘旭;赏识,孩子飞翔的翅膀[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耿银平;对教师不妨多点赏识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9 马晓蓉;再谈赏识教育[N];朔州日报;2006年

10 本报撰稿/李睿;赏识教育:翘起你的大拇指[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静静;会计信息估值作用与激励作用相互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周润智;被规约的教师职业[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彩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股权激励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利;学校课程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兰娟;高职院校教师内在薪酬激励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朱双花;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子弟赏识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夏百卉;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孙利娟;论赏识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葛英;中学教学中赏识教育的理论及应用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林秋燕;赏识教育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7 赵蕾;赏识理念下“学业中间生”教育问题的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丽华;论赏识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静林;“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下的赏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翠萍;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施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7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67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