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29 12:28

  本文选题:课程论 切入点:教学论 出处:《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摘要】: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不是"谁包含谁"的关系,两学科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均需拥有各自的子学科群。因此,应深入研究和准确理解两学科的横向联系,透视两学科在各个横向联结处所展示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避免两者之间不必要的重复,以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断增进两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theory and teaching theory is not the relation of "who contains who", the two subjects have their own object of study and need to have their own sub-subject group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study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horizo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bjects in the course and teaching reform,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consistency and difference of the two subjects in each horizontal connection, and avoids the unnecessary duplication between the two subjects, so as to enh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disciplines in the course and teaching reform.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廖哲勋;;我对当代课程本质的看法(下)[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08期

2 刘启迪;;课程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全国第五次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3 廖哲勋;;论课程论学科建设的规律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艳;;《现代教育管理专题》课程教学反思[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张存智;任全录;孔斌;;“工学结合·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宁夏涉农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3 王宏伟;翟淼;沈静;;高职院校“基础”课参与式教学法初探——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杨学全;康连山;李英杰;;运用“三塔图”倒推法开发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01期

5 苑爽;徐德荣;;“形势与政策”课的独立课程地位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1期

6 谭广;马卫平;;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胡庆山;郭敏;王健;;我国体育课程实施研究评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董翠香;;解读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J];搏击(体育论坛);2009年02期

9 王兴华;南纪稳;;基于教学实践重构的教师职后教育质量观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建鲲;在“钟摆”现象中呼唤后现代课程理论[J];保山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妍蓉;;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丁长江;李宏斌;李政;徐家宁;;整合化学学科课程内容,创新化学学科课程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4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戴小春;高校课程结构优化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廉军;转型期的独立学院公共治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邢志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价值及实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宫成刚;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任建春;中等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转换的课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子杰;培训机构课程管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红涛;形成性评价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晓娟;海峡两岸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李淑琼;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英语教材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斐;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篮球主项提高课教学现状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霞;高中生地理SBCD与生态主义课程理论的协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启迪;;课程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全国第五次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本东;徐学福;;为了重建的反思——近十来年课程与教学关系研究综评[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3期

2 张大玲;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2期

3 邓小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论视角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年02期

4 封平华,韩彩平;面向21世纪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5 廖哲勋;;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6 解红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与教学的关系[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7年Z1期

7 王光明;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8 吴刚平;教学改革的课程论意义[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9 吴忠良;曾雅茹;;从教学论到课程论:主体性教育研究主导范式的转向[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邓宗怡;匡芳涛;;泰勒原理和凯洛夫教学论的比较——兼论课程论和教学论之间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秀峰;杨春玲;段晓牧;;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钢结构课程中的实践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2 颜秋容;谭丹;李妍;;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程建军;陈晓云;马志新;;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增量式教学法改革与实践[A];2005全国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学峰;;谈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商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A];商品学发展与教育高级论坛暨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罗军;刘飞;;军校《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改革探讨[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高红亮;刘金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温海燕;;试论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郝育闻;林秋华;商云晶;巢明;;对模拟电子线路教学中若干“矛盾”的探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频;;动静相宜,教学相长——情景教学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葛剑虹;;强化实践教育——“光电子学”课程教改探索[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09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梁容;难点变亮点 新课现七彩[N];天津教育报;2008年

2 郑晓欢;重建教与学之间“生态链”的节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本报通讯员 江教处;江苏理工大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N];光明日报;2000年

4 铁宝;“2+1”的育人模式[N];中国建设报;2005年

5 张婷;大观区:坚持以校为本 全面推进教学改革[N];安庆日报;2006年

6 潘光;教学改革已成职校发展内在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李 磊 宋丹宁;院长谋划中药教学改革[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焦世东;教学改革,,瞄准信息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9 特约记者 张跃林;郑州指挥学院教学改革紧盯部队练兵需要[N];人民武警;2007年

10 魏雷增 李羡海 李卫平;在探索中前进[N];人民武警;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洪修;学校课程实施的组织社会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秀红;我国初中综合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山;普通高中物理模块课程教学实施调查及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建星;GX实验教学原则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杜建群;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钰;创新学习及其在中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庄妍;基于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逯维;社会建构理论与任务型语言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杜祥培;女子大学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肖起清;试论素质教育大趋势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6 蒋欣;开展STS教育实现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吴蕴珊;闽台鞋业教育比较研究及发展趋势[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薛涛;我国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国军;师专现代汉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伯成;美国普通高中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11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811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