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推进——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特色评述
本文选题:可持续发展教育 切入点:理论构建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摘要】: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变革的重要手段。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在国际视野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构建,是可持续发展教育扎根于中国的奠基石;整体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真正落到学校教育改革实际的基本环节;定期组织国家讲习班和国际论坛等多种师资培训活动,是传播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与成功经验的必要平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进一步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为契机,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旗舰"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应当适应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课题研究;建立学校、政府、社会、企业等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全方位扩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合作空间。
[Abstract]: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form. It is the foundation ston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rooted in China, the whole curriculum design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basic link that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really falls into the school education reform. The regular organiz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er training activities, such as national workshops and international forums, is an essential platform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educational idea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aking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Pla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5-2014, as the "flagship" project fo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project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actual needs of school development,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carried out, and an alliance of schools, governments, society, enterprises and so on is established to expand the cooperative spac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ll directions.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
【分类号】:G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勇;幼儿教育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J];幼儿教育;1990年02期
2 林新宏;;加强技术创新 促进高校发展[J];现代大学教育;1991年01期
3 蔚志坚;人民文艺观与人民的需要[J];邯郸师专学报;1993年00期
4 郭翠菊;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方法论指导[J];殷都学刊;1993年04期
5 吴清;本世纪以来比较政治学在美国的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6 王义遒;提高国民文化教育水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年01期
7 李艳君;科技布局理论构建的基本设想[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5期
8 刘远明;论数学在现代科学认识中的能动作用[J];贵州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9 吴伟昌,何菊芬,钟武;语文教学板书设计的走向[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0 马庆发;课程理论大师——卡尔·弗雷(下)[J];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志耕;周言友;钱福培;;企业可持续技术创新过程GERT网络模型研究与分析[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2 杨鸿雁;;对耻辱刑的理论构建[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3 鲁少华;;人地关系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陈斌;魏庆曜;高利;魏朗;陈荫三;;基于多级关联灰度模型的公路建设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5 雷鸣;;从国际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看我国的地理教育[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肖惠敏;;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对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岳亮萍;;开发学生大脑潜能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A];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选集(1999-2003年度)[C];2003年
8 张进;;我国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罗跃兵;谭元发;;田径技术教学运用等级分组动态升降法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熊焰;孔祥宁;徐刚;陈笑然;;项群训练理论构建二十年[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束洪福;广州普及可持续发展教育[N];科技日报;2000年
2 记者 丁洪美;绿色教育植根我国中小学[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3 记者 王明毅;BP再次资助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N];中国石油报;2000年
4 刘大椿;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新创意[N];光明日报;2001年
5 马红梅;重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N];人民代表报;2001年
6 谢敏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教育[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王永生;地质公园知多少[N];中国海洋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翟晋玉;可持续发展教育[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深圳市笋岗中学校长 汪继威;精神家园 绿色蛟龙[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湖北省咸宁市外国语学校校长 闻立玮;创建绿色学校 促进持续发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姚蕾;体育隐蔽课程论——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董伦红;体育信息管理的理论构建及应用系统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童兆洪;民事执行权的理论构建[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汤林春;学校效能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志文;范式转变与理论构建[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胡丽娜;航运企业资信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3 李波阳;论新格赖斯会话蕴涵理论及其语用推理在会话分析中的作用[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李志华;杜夫海纳对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类型的现象学描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志勇;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仪淑丽;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萍;初中语文自读能力培养的理论构建与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姜继娇;战略并购“激发”决策模型及其实证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贾岩;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综合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10 汤静;《旅游权利法案》与我国旅游基本法的理论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83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83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