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22 12:35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59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中,延缓状态占67.5%,其余三种同一性状态各占10%左右;大学生在四种同一性状态的人数分布上不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与其他同一性状态相比,获得状态的大学生在信息风格上得分最高,早闭状态的大学生在规范风格上得分最高,扩散状态的大学生在扩散风格上得分最高;亲子沟通中的开放性和问题既对同一性状态有直接预测作用,又以三种同一性风格为中介间接影响同一性状态。
[Abstract]:594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self-identity status, the delayed state accounted for 67.5%, and the other three kinds of identity state accounted for about 10%. There was no grade difference or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four identity states,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identity states,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obtained the status had the highest score on information style. Th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arly closing state scored the highest in the standard style, and the students in the diffusion state scored the highest in the diffusion style, and the openness and problems in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had a direct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 identity state. And with the three identity styles as an intermediary indirectly affect the identity of the stat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B84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安秋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炜;青少年中期自我同一性发展特征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涌,黄希庭;自我同一性状态对时间透视体验的结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2 黄希庭,郑涌;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I.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J];心理学报;2000年01期

3 韩晓峰;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J];人口学刊;2004年01期

4 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5 王树青,朱新筱,张粤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马晓明,徐宪春;自我同一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7 周红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8 王树青;张文新;纪林芹;张玲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9 马向真;;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王树青;张文新;张玲玲;;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同一性风格、亲子沟通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213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3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