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和谐社会与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08 14:24
【摘要】: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发展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公民的基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的迫切要求,是改善民生、缩小社会差别、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树立和采取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取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促发展,推行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cornerston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s a basic way to carry out people-oriente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rain high-quality citizens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realiz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providing intelligence and talent support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a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consolid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foundation of social harmony, and it is also an urgent requirement to improv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narrow the social differences. The objective need of safeguarding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should set up and adopt correspond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policy orientations: persist in the priority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rain people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 and promote development through reform. Promote univers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education to build a harmonious campus.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克诚;认真学习中央书记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把教育办活办好——在省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J];安徽教育;1980年08期

2 ;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工作[J];安徽教育;1980年08期

3 ;大力开展教育科学研究[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4 ;魏心一同志在晋升特级教师大会上的讲话[J];安徽教育;1980年11期

5 钟文崧;谈谈教师的作用和地位[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6 吕良;努力办好《江西教育》(代复刊词)[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7 辛放;欢迎“冒尖”[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8 刘震;论教育的职能[J];零陵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9 卫国强;关于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的初步探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王更新 ,梁士印 ,李公瑾 ,王天美;勤奋的创业者——记吴庄初中校长宋继敏勤俭办学的事迹[J];安徽教育;198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如学;;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教育——清镇县甘沟乡木林村民办教育简介[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纪玉山;王欣华;;面迎知识经济时代应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兼论吉林省教育产业化的战略取向与对策分析[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3 张爱爱;;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人民文化素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4 武汝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徐林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A];党的十五大精神与聊城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陈迅;;论重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基础[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7 汪应洛;孙林岩;;人才规划的系统分析方法[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8 陈敬燮;;西部开发与科学精神建设[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周佩珍;;发展教育产业 实现科教兴国[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推动农村工作全面发展[A];科教兴乡之路——山西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裴俊华;发展教育产业刍议[N];安徽日报;2000年

2 北京市科委软科学处;浅谈中关村发展教育培训产业[N];北京科技报;2000年

3 张高丽(作者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像发展高科技那样发展教育事业[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肖铮 通讯员 王亿钦;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到实处[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记者 赖红英;发展教育要替老百姓着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赵小雅;中学后勤:社会化脚步声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记者 时晓玲 范绪锋;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主旋律[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素质教育 培育新人[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9 李珂红;知本的价值[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10 本报实习生 郭继东;拉动经济满足需求[N];中国质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王丹中;转型期中国教育投资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6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7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良;从深、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研究看政府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中的角色与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2 黄涛;黔江区初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良玉;论发展教育产业的必然性及其政策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栾溪;中国现代风险投资的适度发展与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5 万道琴;中国的国民素质与国际竞争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6 徐庆华;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弊端和可持续发展语文教材的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忠毅;中学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罗建媛;论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税收调控[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陈丹;英国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旭;贫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72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72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