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教育产品及其经济属性

发布时间:2018-11-18 10:24
【摘要】: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是确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否干预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教育产品不应该是理论界普遍认为的教育服务,如教师提供的教学服务,而应该是合格的毕业生所拥有的素质、技能、知识等,或者说是合格毕业生所具有的人力资本。这样的教育产品在学生毕业之后被消费,才能给受教育者本人、投资教育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收益。在经济学对教育收益的已有研究中,正是以合格的毕业生所具备的能力作为其研究对象的。在教育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如果存在外部效应,那么教育产品就可能成为准公共产品或公共产品,这样才能决定政府对教育产品供给的干预程度。因此,在分析政府是否应该干预教育资源配置的时候,应该先确定某种教育产品是否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不是因为政府提供了基础教育或实行了义务教育制度,基础教育产品才变成了公共产品。另外,教育产品的经济属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
[Abstract]:The economic attribute of educational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government interferes with education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Educational products should not be generally regarded as educational services, such as the teach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teachers, but should be the qualities, skills, knowledge of qualified graduates, or the human capital of qualified graduates. Such educational products are consumed after graduation to bring benefits to the educated themselves, families investing in education and society.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come in economics, the ability of qualified graduates is the object of study.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of educational products, if there are external effects, then educational products may become quasi-public goods or public goods,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supply of educational products. Therefore, when analyzing wheth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rvene in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we should first determine whether a certain educational product is a public product or a quasi-public product,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In other words, basic education products become public goods not because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basic education or implements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In addition, the economic attributes of educational produ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ag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stag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分类号】:G40-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连生;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J];教育与经济;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毅;论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帕累托改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徐为人;加入WTO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J];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07期

3 罗培新;;填补公司合同“缝隙”——司法介入公司运作的一个分析框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玉花;宋桂红;;谈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观念[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赵小丽;社会福利函数在确定医改政策目标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靳希斌,任建华;论学校经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祝世富;努力搞好教育产业管理与教育经营[J];商业研究;2001年04期

8 李煜华,胡运权,张书香;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2期

9 陈子彤,鲁德银;中小企业持续成长机制分析及其建议[J];商业研究;2004年23期

10 杨康民;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产品营销若干问题的思考[J];财贸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春霞;;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改革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宁本涛;;世纪初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反思[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张元阳;;论举办营利性民办教育的可能性[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田汉族;;教育服务:从观念到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5 任建华;;学校经营理论及其运作模式[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6 姚永强;;生均经费递增法——保障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一种设想[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田汉族;;教育服务的经济学阐释[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王一涛;;教育与公共产品——对一种错误观点的澄清[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周晓丽;陶美重;;教育产品观刍议[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佑祥;民办高等教育盈利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郎益夫;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3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春龙;经济增长中的效率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6 吴水荣;水源涵养林环境效益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刘缉川;江西农村居民消费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马荣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9 于静波;农村税费改革及配套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孙霄兵;受教育权主体范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剑虹;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办学体制改革的策略框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家胜;关于我国增加教育投入的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3 张随刚;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王晓君;论中国民办教育的法律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雷少波;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小学教育配套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金磊;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7 刘璐;试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何清;民办普通高中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旭东;重庆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0 高晓娜;我国民办中小学经费筹措与使用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玲 ,干丛;集体消费和劳动人口质量的提高[J];人口与经济;1982年01期

2 曹振良;我国现行房租制度改革浅议[J];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3 李振志;苏正身;关永琛;孙宝志;;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的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1983年03期

4 刘德佩;;体育教师的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5 张旭初;浅谈住宅属性讨论中的方法论问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6 陈家骥;;试析限制因素的类型与投资方向的抉择[J];晋阳学刊;1984年01期

7 李江帆;教育服务消费品生产问题的探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8 谢爱国;;威布尔分布函数试用于考试成绩的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85年08期

9 赵营波;;论科研和教育改革的宏观策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02期

10 张自信;;也谈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商品属性存在的直接原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跃庆;;土地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2 高映轸;;商品的定义问题及用政治解释经济——由土地问题的讨论所反映的[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3 徐坚;;论土地属性[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4 林增杰;严星;;再议地籍管理之概念[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5 高尚德;陈若凝;;浅议土地利用与管理科学体系[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赵长文;刘君范;宋相江;;关于土地适宜性评价问题的研究——谈榆树市土地适宜性评价[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华z,

本文编号:2339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39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