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教教师教育中教育学科课程的重构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course of the education in the teacher education of the vocational and education, and expounds the re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uch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urse orientation, the course content, the course structure,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evaluation, the practice course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朱玉东;教师专业化与教育学科课程改革[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唐玉光;试论教师教育的专业性[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 吴天武;师范教育:教师专业化的根基——关于非重点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设置和教育系改革的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4 王珍;国内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张连仲;中、日、韩职技高师教学计划比较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维权;;论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障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5期
2 韩海燕;王靖会;;中外职教师资培养途径的比较及其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3 罗昂;;“师德”的实质究竟是什么?[J];沧桑;2007年02期
4 张东黎;;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教育及其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5 李芳;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特点初探[J];成人教育;2003年10期
6 王桂芳;论教师教育专业化与师范院校课程结构改革[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7 杨玲;孙晓轲;;常州市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状况调查报告[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2期
8 佘正松,李化树;论教师教育的体系架构与政策取向[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黄雅丽;终身学习社会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定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林杏花;;高职院校师资能力构成及培养浅议[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左明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唐松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国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俊;美国综合大学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圣洁;教师教育者的基础教育素养提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刘焕铃;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主体参与意识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南;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文化归因与优化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袁海瑛;高师院校师范生职业情感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明龙;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彭苇;国家级教育类精品课程中非言语符号要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智欣;美国师范教育改革中反复争议的问题[J];外国教育动态;1987年02期
2 李臣之;中小学教师素质要求与教师教育改革思路——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调查结果反思[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3 许凤琴;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4 李剑萍;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争论问题的透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3期
5 朴雪涛;教师工作专业化:理念与行动[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6 黄伟娣,徐大生;试论高师教育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2期
7 周晓红,李天鹰;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构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8 王道俊,王坤庆;面向21世纪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7期
9 万明春;论高师公共教育学的课程属性和学科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03期
10 邓志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育素质的提高与教育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洁;教师继续教育的教育学科课程构想[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2 林海燕;;构建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的再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郭晓明;论高师教育学科的课程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4 周萍;;谈教育学科课程改革与未来教师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年32期
5 张显国;王运芳;;高中生命教育学科课程的构建[J];四川教育;2009年01期
6 张希文;关于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科课程的思考[J];晋中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彭香萍;;高师院校教育学科课程研究的迷惘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4期
8 徐春艳;;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素质培养之课程研究——教育学科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优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朱玉东;教师专业化与教育学科课程改革[J];教师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10 林海燕;;教育学科课程管理系统之构建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潘宇倩;张弓;舒卫平;刘崇华;杨聪伟;;导航卫星自主诊断和重构策略设计[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5卫星导航增强与完好性监测[C];2012年
2 张超;韩继红;王亚弟;朱玉娜;赵娟;范钰丹;;基于一阶逻辑的安全协议攻击重构策略(英文)[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张平;陈宗基;;基于伪逆法的自修复飞控系统的控制律重构[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5 金华;孙世界;;南京太平南路近现代建筑群场所精神重构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葛薇;王少萍;;液压能源系统余度配置及故障重构[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帅;李新明;杜芳;李艺;;复杂环境下服务器高可用性研究[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尚云英;;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重构策略——论《女勇士》的中国文化改写[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姜国松;RAID控制器APoRC软件架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波;XML数据智能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田波;基于可重构的轮辋压窝冲孔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罗成;近地轨道空间飞行器编队飞行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刘小雄;飞行控制系统故障隔离与自适应重构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可;以设计模式为导向的自动化重构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郭欣;重构技术在养犬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3 徐季秋;J2EE金融应用系统的软件重构[D];浙江大学;2007年
4 陶阳;试析译者在商业宣传文本翻译中的重构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石红滨;基于综合费用最低的邯郸电网拓扑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6 李黎;嵌入式系统中低功耗可重构Cache的分析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7 易雪冰;基于拆分重构策略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库的研发[D];湖南大学;2007年
8 舒晰;支持多媒体计算的可重构Cache研究与设计[D];湖南大学;2008年
9 王燕;网络计算模式下的多主机系统卷动态重构策略[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覃祥菊;支持不同约束长度Viterbi译码器的设计实现与重构[D];西安工程科技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434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3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