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科学教育思想简论

发布时间:2019-09-19 23:19
【摘要】:科学教育思想是关于科学教育问题和现象诸多认识和观点构成的一个系统。从其主体维度上可分为个体的科学教育思想和社会的科学教育思想两种表现形态;从其外在状态上又可以分为科学教育指导思想、科学教育观念和科学教育理论三种形式。科学教育思想具有指导性和互动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稳定性和发展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等特征。
【作者单位】: 滨州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一德;试论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及其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2 丁邦平;HPS教育与科学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李玉民;教育思想简论[J];江苏高教;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林;叶澍;汤用政;张南方;;HPS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2 陈明林;张小平;涂传林;晏鹏;韩菲;;生物专业师范生职前培训中微格教学的应用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刘儒德,倪男奇;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4 袁维新;国外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面面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5 郭元婕;"科学素养"之概念辨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袁维新;;国外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何善亮;;美国科学教育师资培训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8 王有志;梅伟;洪青;;试论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研究与建设[J];图书与情报;2011年01期

9 汪茂华;;论基于探究的科学教学[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林美玉;于新惠;王杰;;青少年科技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勇军;;国内外对中学理科教材中科学史研究的比较与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林长春;杜红;;境外科学教育中HPS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初步分析——以《Science & Education》期刊为例[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文青;林长春;;国外科学课程标准中的HPS教育目标比较[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郑思晨;沈人骅;;青少年科技创新思维培养模式研究[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5 朱荻;;纳米制造技术与特种加工[A];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梓娇;;浅析《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毒理学史学科发展报告[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九集)——全国第三届毒理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富强;廖伯琴;;“科学教育学”是否是一门学科[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倪嘉龙;;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A];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雪梅;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磊;我国高师综合科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耿淑玲;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课程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孟献华;基于化学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晓军;耐高温高比表面积活性氧化铝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张红方;我国社会热点事件与科学普及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周勇;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红英;应用生物学史开展高中生物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米佳琳;中学化学课程中科学态度的内容及其培养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岚;欧盟科学教育改革政策研究(1999年-2010年)[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向晓琼;我国科学课程设置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肖磊;科学课程中的科学史:超越辉格主义[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洋;韩国初中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志艳;美国的国家科学教师专业标准解析及启示[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杨刚;美国科学教师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范例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金珍;大班幼儿物理科学教学领域中的核心科学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伟;科学教学迷思概念转变的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金成;韩国科学教育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2 常初芳;国际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J];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宇智;;试论教育观念的变革——关于当前教改理论与实践几个问题的思考[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张承亭;切实把教育观念转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J];成人教育;1989年01期

3 梁军萍;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长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宗敏;;深入实践与超脱研究[J];江苏教育;1986年01期

5 冯燕俊;张晓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04期

6 刘焕彬;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11期

7 汪琦;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8 彭鹤琴;;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浅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10期

9 陈小军;对素质教育的几种认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05期

10 宋风华;浅谈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哲;;当教学遇上信息技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苏;;浅谈艺术设计教育的几个问题[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张方洪;王振林;;力学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探索与实践[A];海峡两岸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友方;;普及优生科学知识——当前优生工作的重要环节[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5 姜春林;王文苑;;科学知识图谱用于期刊计量的案例分析——以《研究与发展管理》为例[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新桂;;论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实施素质教育[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7 刘则渊;;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8 杨洁;;试论雷沛鸿的民族教育思想体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孟令涛;;勇于实践叶圣陶“为人生”的教育思想 努力构建中国现代教育的坚固根基[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赵克常;张献兵;何永锋;;地震科学知识的大众传播[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欣;中国少儿学习生活状况[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夏娜;大西:不让一个山苏孩子辍学[N];玉溪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余小乔;3个城里孩子的“沉重账单”[N];蚌埠日报;2010年

4 张晓晶;升学任务必须建立在育人基础上[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副院长 陈雅芳;教育观念更新与教师角色转换[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文亮;进一步创新职业的教育观念[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7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真心做学生的“孩子王”[N];江苏教育报;2010年

8 刘玉江;教育观念必须革新[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安康经贸管理学院 刘茂明;塑造职业学校教师的人格魅力[N];安康日报;2006年

10 ;秦华:用爱心播种[N];长治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贡华南;知识与存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3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正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及其演变[D];清华大学;2005年

5 贺文荣;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结构与形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琪;西方现代体育科学发展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春艳;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研究纲领”[D];厦门大学;2006年

9 邱慧;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科学合理性问题[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刘海霞;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科学知识不确定性问题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甲乐;社会制度与科学知识[D];河南大学;2010年

3 张玉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观念的变迁[D];聊城大学;2010年

4 刘子扬;论马克思实践论视域下的科学知识生产[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尤洋;科学知识合法化的新解释[D];山西大学;2006年

6 成泽卿;浅论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华;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8 史云云;建构论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哲学[D];山西大学;2008年

9 王烨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海芳;大学教师教育观念的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38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38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