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金镛;;教师的心智[J];天津教育;1982年02期
2 特尔·霍华德·贝尔;李维;;移情和美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年01期
3 张玉麟;;南京市召开农民教育表彰会[J];江苏教育;1982年24期
4 周葆峰;;弟子未必不如师[J];语文教学通讯;1982年01期
5 陈忠;学生、青年、朋友——三年班主任工作的回顾[J];九江师专学报;1983年01期
6 禹明;;英语教学要揭示英语的语言美[J];天津教育;1983年03期
7 刘德佩;;体育教师的模式[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8 许高厚;魏济华;;论教师威信的形成[J];许昌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9 李湘;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关于班主任工作方法的体会[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4年02期
10 王晋西;;希望多摆一些问题[J];现代远距离教育;198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生财;;注重德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工作之我见[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2 王聿发;;班主任应关注的工作艺术[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孟武;骆岚;吴陈文;;高扬起“开化教育”的风帆——无锡市南泉中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4 承正义;钱丽霞;;小班教育,孕育个性化教育的土壤[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5 张磊明;;建立德育网络 完善班级管理[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6 徐秀萍;;因势就形 雕琢育人[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年
7 赵文涛;;浅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制[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年
8 邓美英;;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曹一青;;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认识[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康桂君;;做心理健康卫士[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家浩;事业兴 人为本[N];安徽日报;2000年
2 北京市安贞里二小 韩湘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叶辉 教育信息报记者 邓威;班级管理能用市场经济法则吗[N];光明日报;2000年
4 邓亦林;班级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王增昌 通讯员 邵雨德 王继武 陈岗;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完善[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杨明全;全球视野中的基础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张圣华;又一次重要的拿来主义[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康丽颖;鼓励孩子说我能行[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陕学文;学生应是班级的主人[N];青海日报;2001年
10 青建华;漫谈班级管理[N];西藏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酒明衍;初高中学段的衔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包宗丽;论斑级管理中的群体效应[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常君睿;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慧珍;兰州市初中班级团体凝聚力现状调查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蔺国霞;中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党登峰;农村小学班级管理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淑红;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虹;高中班级民主管理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支爱玲;教学中建构合作型师生关系的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陈芳敏;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38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38540.html